妇产科的大手术与小手术

北京哪家白癜风医院好 https://myyk.familydoctor.com.cn/2831/

外科手术有大小之分,多以切除的范围、操作的难易和对生命征象的影响来划分。在脑袋瓜里面(尤其是脑干)、在心脏、肝脏、肺上动刀子,即使切除的东西再小,稍不小心,患者的生命也会有危险,用惊心动魄来形容实不为过,所以这些地方不会有太小的手术。

就妇产科而言,由于涉及的器官不属于关键器官,除了剖宫产的时候切口太小、孩子太大或位置不好而取不出孩子,又或者孩子出来后不哭(新生儿窒息)让人瞬间感到气氛紧张之外,除非在手术中损伤了大动脉或大静脉引发凶猛出血,手术的惊险和紧张程度与心胸外科相比还是颇有差距的,不服不行。

妇科恶性肿瘤的手术应该属于大手术,包括针对卵巢癌的肿瘤细胞减灭术、针对子宫内膜癌的分期手术、针对宫颈癌的广泛性子宫切除手术(也称根治性子宫切除)以及针对外阴癌的外阴广泛切除等等。

中型的、标志性的妇产科手术有两个,都与子宫有关。一个是前面提到的剖宫产,涉及对子宫终极功能—怀孕分娩的维护和到对新生命的迎接。另一个是子宫切除,是对一个劳苦功高的器官犯了错误之后的终极宣判。

中型偏小或者小手术包括(但不限于)子宫肌瘤剔除、附件切除(卵巢输卵管切除)、卵巢囊肿剔除、宫外孕手术、人流手术、宫颈锥切、外阴活检等。

行内俗话:手术有难易,麻醉无大小。有时手术本身很小,但由于病人情况特殊(如年龄大、超级肥胖),合并内外科疾病(尤其涉及心、脑、肝、肺、肾等重要器官),同样有危险。现代麻醉给外科手术创造了条件,让病人能在感受不到疼痛的情况下接受手术。然而偶尔也有麻醉意外而病人再也醒不来的时候,甚至毫无征兆,甚至是小得不能再小的手术。

(此图片来源于网络)

所以,作为手术医生,我们应该感谢麻醉同行---病人和手术医生在手台上的岁月静好,是因为他们在台下的负重前行。

手术的大小还取决于术前准备是否充分。大的手术、难的手术、预料是硬骨头的手术,如果术前准备充分,团队协作得力,结果可能有惊无险。年9月10日中央电视台《面对面:手术背后》讲的就是这样一个故事。(点击观看央视新闻:《面对面》之手术背后)

相反,小的手术,如肌瘤剔除、卵巢囊肿剔除、宫腔镜等,如果术前准备不充分,仓促上阵,或者稍不留心,也可以惹来大麻烦。

再则,无论手术大小,台上都可能发生稀奇古怪、匪夷所思的事儿。处理好了,是同行圈内的一段故事,处理不好,就是医患之间的一场事故。

我相信,每个医生都能在这一段的后面补充一个或几个“津津乐道”或者“苦不堪言”的例子。

老师郎景和院士说,他最佩服的外科医医院的老院长、已故外科学泰斗朱预教授。他说朱大夫小到甲状腺阑尾炎手术,大到肝脏胰腺手术,他都做得很好,都做得很精。可谓是既拎得起铁锤,又拿得起绣花针的人物。

作为晚辈,我自然也佩服这种精神,争取能把大手术做好,把小手术做精。即使是小手术,也是有门道的。

谈谈妇产科的几个小手术,与比我年资低的同行分享:卵巢囊肿剔除、子宫肌瘤和子宫颈锥切。(温馨提示:从这一段开始的三段,会出现令非医朋友感到不适的手术图片,请您谨慎点开,或者直接略过暗显部分,谢谢!)

对于卵巢囊肿剔除,如果做腹腔镜手术,个人建议在肚子上多切开一个0.5厘米长的小孔。虽然这样会让病人腹壁的美观程度有所下降,因为现在追求单孔(脐孔)甚至无孔(经胃肠道等自然腔道)腹腔镜,但个人认为多的一个孔是有用的,尤其对于没有怀孕生子、没有性生活、需要很好保护卵巢功能的患者。

为什么?

第一,多一个孔,就相当于多出了一只手。不但剥离囊肿更得心应手,需要缝合止血修补的时候也更方便(后面会提到)。

第二,当卵巢创面出血的时候,可以通过一个孔用流水不停冲洗,小的出血会自然停止。正如牙齿出血或者鼻子出血的时候,并不都需要缝合,也不需要电凝类似,用水冲冲就可以止血了。

(请谨慎点开)

第三,即使用水冲洗的办法不能止血,在创面不是血肉模糊而是较为清爽干净的情况下,点状精确止血而不是盲目片状电凝止血,对卵巢功能的损伤会相对小一些。

第四,如果必要,可以减少甚至不用电凝来止血,而通过传统的缝合来止血。缝合过程中,多出来一个孔就有很有帮助。

当然,多孔还是单孔,萝卜青菜,各有所爱。

然后说说子宫肌瘤剔除。对于子宫肌瘤,是切除子宫还是剔除肌瘤,如果剔除肌瘤,是用传统的开腹还是用微创的腹腔镜,需要结合“有关各方”的情况,权衡斟酌。可参见下面两篇文章第四日:是切除子宫还是剔除肌瘤和第五日:是开腹剔除还是微创剔除

个人而言,我倾向于在可能的情况下,设法剔除肌瘤而保留子宫。

因为,子宫给女人带了每月一次的生理现象,为家庭带来了孩子,带来了欢笑,即使不再有功能了,也是一个随身携带的“高级古董”,不能因为年龄大了、生小孩了、犯了错误了(子宫肌瘤或其他良性疾病),就“一刀切”地给割了。尽管女性切除子宫后不会变成男人、不会迅速衰老、也不会影响性生活,但是,子宫切除后留下的空地儿,一定会有肠管来填充。换句话说,部分肠管需要搬一下家,并适应新的环境。对于大多数人而言,肠管会很快适应新环境。然而,会有少部分人手术后因创面粘连等原因,肠道功能恢复困难,加上心理上有对失去子宫的“委屈”,会产生种种难以解释的不舒服(特别声明,这只是个人观点,请批判性阅读)。

所以,只要病情允许、只有条件具备、只要能排除肌瘤恶性变的可能,对于希望保留子宫的妇女,我都尽力而为,尽管在病人以外的人看来,有些难以理解。

如果决定用腹腔镜肌瘤剔除,我同样愿意在腹部多开一个小孔,理由仍然是为了多出一只手,剔除肌瘤的时候更顺手,缝合更顺手和更结实一些。因为,剔除瘤子留下子宫的目的,很多时候是为了生小孩,需要留下一个缝合可靠的健全子宫,而不是局部脆弱的子宫。

最后说说宫颈锥切。宫颈锥切的全称是子宫颈锥形切除术,也就是圆锥形的切除子宫颈的一部分(三分之一到四分之一),完整切除最容易发生宫颈癌和癌前病变的那一部分---宫颈柱状上皮和鳞状上皮交接处(移行带)。

可以说,宫颈锥切是子宫颈癌前病变和早期子宫颈癌诊断和治疗中的关键手术,既可以起到准确诊断的作用,对部分患者又可以起到治疗作用。手术很小,却也容易惹麻烦,比如出血和宫颈管粘连。

吴鸣教授是这个星球上宫颈癌手术的绝对大咖之一,却对宫颈锥切非常重视。10年之前,我基于他的心得,总结发表了5篇正经的学术论文。经过吴大夫的改进后,宫颈锥切的术后出血和宫颈管粘连的发生率大为下降。

我自己在宫颈锥切方面也小有贡献(尽管没有得到公认)。我设计了锥切专用刀和谭氏油纱卷。前者让手术大夫下刀的时候更顺手,而后者让主管大夫术后取出用于压迫止血的油纱卷的时候更方便。

除了冷刀(也就是传统的手术刀)之外,宫颈锥切还可以使用高频电圈刀(称为LEEP利普刀),也可以使用改良的普通电刀。

虽然我总结发表了改良电刀宫颈锥切的的文章,但最近我画风有些变了,重新推崇冷刀锥切,因为它的边缘更干净锐利,更有利于病理医生诊断。

当然,是冷刀、电刀还是LEEP刀,医生见仁见智,需要根据病人的病情况来决定。

吴鸣教授曾说,其实手术的大小是从医生角度来看的,从病人角度,手术并没有大小之分---任何手术,对当下的她(他)而言,都是大手术,都是头等大事。即使再小的手术,她(他)同样希望最经验的医生来做,不把自己的手术当回事的“神经大条”很少。

而从医生的角度,手术需不需要做、值不值得做才是最重要的。郎景和院士告诫我们,手术不是炫技,“外科医生的职责并不是创造吉尼斯纪录,而是让我们的患者信任自己,并为患者提供适合他们的治疗手段”。

是的,如果手术做得很漂亮,但手术本身并不需要做,那只会在错误的道路上走得更远。所以,无论何时,无论何地,我秉承以下信条:“只开该开的口、只开该开的药、只开该开的刀”。

至于哪医院做,这就比较难以回答了。我倾向这样认为:大的手术、恶性肿瘤的手术、或者内科合并症多,建议去大型的、医院,即使排队时间长,可能也是值得的;中型手术或者小手术,且没有内外科合并症,却医院挤,就值得考虑了。您或许可以通过各种关系挤进去,但是仍然占用了宝贵的专业资源,让更需要的病人受伤。

还有,做手术到底是追庙(医院)还是追和尚(医生),也是令人头疼的问题。个人同样认为,大的手术、合并症多的手术,追和尚的同时还是要追庙。不是说大和尚在小庙里不能做这个手术,而是小庙的术后保障水平毕竟不如大庙。相反,小的、没有合并症的手术,也许追和尚就可以了。这大概是为什么心胸外科医生很难独立开业,而牙科和局部整形美容科能独立开业的原因之一吧。

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正在计划建立疑难病诊治中心,医院逐渐不开普通门诊了。这当然是好事儿!但我也有些担心,医院,低年资医生不太可能一上来就做大手术、复杂手术,总得让他们有先做小手术的机会吧?

也许,医联体、多点执业、互联网+医疗等等会是出路。

十一

我以为,千万个病人和千百医生之间,最终能匹配成为医患关系可能是需要缘分的。我希望我与美女之间没有在诊室相见的缘分,如果上天非要安排一次相见,咖啡馆倒是不错的、合理合法的选择,是不是?

那么,有没有办法不和我在诊室或者手术室相见呢?

办法自然是有的!

推荐一本书,全国优秀科普作品--《子宫情事》,它会让你在健康的时候就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luanchaonanzhong.com/lzyj/6056.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