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越来越多的人都意识到定期体检的重要性,在体检时很多人会查出“囊肿”,都怕癌变,莫名焦虑,今天就给大家仔细讲讲消化科的囊肿。
囊肿是长在体内某一脏器内、囊状的良性包块,其内容物性质是液态的,就像一个小水囊。常出现在肝脏、肾脏和卵巢上。囊壁内的上皮细胞具有分泌功能,可使囊肿不断增大。
消化系统的常见囊肿如下:
一、肝囊肿
肝囊肿大多是先天性的,一个或数个不等,有的还合并肾囊肿,多在体检时偶然发现。一般说来肝囊肿对人体健康没有多大影响,不会癌变,可以放心。
肝囊肿小于5cm无特殊症状就不需要治疗;如果大于5cm就有可能压迫周围器官,出现肝部不适、餐后饱胀、厌油腻、食欲减退、恶心和呕吐、肝功能异常等情况,另外,部分肝囊肿可合并囊内感染,特别在糖尿病的患者,囊肿继发感染形成肝脓肿导致高热、败血症,这时就需要就诊和治疗。
治疗的方式包括穿刺置管引流出其中的液体,这种方式有一定的复发率,以后可能再长,也可以在超声引导下行无水酒精注射至囊肿内达到栓塞的作用。
注意事项:肝囊肿不能喝酒,少抽烟,控制血压和血糖。
图例:
二、食管囊肿
是位于中纵隔的囊性肿物,属于肠源性囊肿的一部分,临床上以食管囊肿最多见。
食管囊肿的临床表现与囊肿的大小及部位有关。小的食管囊肿可没有任何症状,仅通过胃镜及超声内镜发现;巨大的食管囊肿可占据一侧胸腔,压迫或阻塞呼吸道或引起食管腔狭窄,表现为气急、气喘、呼吸困难、进食梗阻感、恶心、餐后呕吐等,超声内镜检查对食管囊肿有诊断意义,可以显示囊肿的大小及其组织层次,而且根据其超声结构可以准确地提示食管黏膜下肿瘤的病因。
小的食管囊肿无需特殊处理,大的食管囊肿可选择内镜下食管囊肿剥离或外科手术摘除。
三、脾囊肿
是脾组织的瘤样囊性病变,临床上可分为寄生虫性囊肿和非寄生虫性囊肿,寄生虫性脾囊肿常见于北方牧民感染包虫后形成,非寄生虫性脾囊肿多于体检中发现。小的囊肿可无临床症状,但囊肿较大可压迫周围器官导致腹痛、腰背痛、腹胀、消化不良、便秘,还可因外力因素破裂、出血,此时可选择手术治疗。
图例:
另外,如果体检发现肾囊肿也不必慌张,小于5cm每年复查B超、随访观察就好了,囊肿较大出现压迫症状或有多发囊肿(多囊肾)、影响肾功能,则需及时就诊。女性卵巢囊肿大多数为良性,但有一定恶变比例,恶变后会成为卵巢癌,如果出现持续腹痛、痛经、恶心、呕吐、医院治疗。
图例:
囊肿的良性还是恶性,通过B超基本都能发现,如果实在不能放心,就做个增强CT进一步排除就可以了。
注: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仅供学习交流用。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