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岁女孩盆腔包块入院,真相究竟如何

卡泊三醇软膏价格是多少 http://m.39.net/pf/a_4340676.html

郑桂喜

医院检验科

张溪

医院妇科

前言DOCTORS

女性盆腔包块常见卵巢囊肿,炎性包块,腹膜后肿瘤,卵巢良性肿瘤或恶性肿瘤等。近日,一名18岁女性盆腔包块入院,总HCG+β、NSE同时显著升高,激素及AMH提示卵巢功能不良,真相究竟如何?

案例经过DOCTORS

某日,室内质控均在控,仪器状态良好,一天忙碌的工作正式开始了。正在按部就班地审核报告,突然发现某患者总HCG+β(78.50mIU/mL)和NSE(.00ng/mL)均显著升高,眼光移向患者信息,18岁,女性,临床诊断为“卵巢肿瘤”!

看到这个结果首先跑到归档处,找到原血,血清清澈透亮,并未溶血,排除了标本溶血造成的NSE异常升高。复查样本,结果相似。脑中警铃响起,有无早孕甚至宫外孕可能?

抱着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的信念,拨通医生工作站电话,告知值班医生:“该患者总HCG+β升高,请警惕是否有早孕可能?”值班医生答复:“该患者原发性闭经,尚无月经初潮,彩超显示盆腔包块,性质未明,无早孕迹象”。

检验人员进一步告知:“患者总HCG+β、NSE同时显著升高,怀疑为生殖细胞肿瘤。建议进一步检测ROMA指数、性激素六项,以便进行卵巢肿瘤鉴别诊断及评估卵巢功能”。

结果显示:ROMA指数、HE4和CA均在参考区间范围内;性激素检测结果FSH、LH升高,FSH/LH1;E2降低;AMH显著降低。

确认检验过程无误后,进一步与临床沟通,追踪了解该患者情况。该患者因“原发性闭经、盆腔包块”入院。

妇科超声:盆腔内探及三个低回声团块,大小分别约9.7cm×9.cm×8.6cm,3.5cm×3.4cm×2.9cm,7.2cm×8.2cm×6.3cm,边界清晰,内回声尚均,CDFI可见分枝状血液信号,第三个团块前方隐约可见纤细子宫样回声,右卵巢4.1cm×2.4cm,内回声未见异常,左卵巢未扪及。从彩超结果可见:未查见正常形态子宫,盆腔内多发团块,考虑来源于左卵巢,怀疑生殖细胞瘤。

盆腔MR平扫+增强:双附件区见混杂T1,混杂T2异常信号灶,左侧病灶较大,占据盆腔,压迫邻近组织,大小约17.0cm×8.7cm×6.5cm;右侧病灶较小,大小约4.6cm×3.0cm×2.4cm,增强扫描可见明显不均匀强化,子宫显示欠清。MR结果可见:盆腔占位性病变,考虑来源于卵巢,颗粒细胞瘤或无性细胞瘤;子宫萎缩。

那么真相究竟如何呢?为明确诊断,该患者全麻下行“经腹双侧附件切除+大网膜活检术”。术中见子宫呈始基子宫状,左侧卵巢见20cm×10cm实性肿瘤,呈哑铃状,质硬,表面不规则,未见明显正常卵巢组织;右侧卵巢增大约5cm×3cm,形状不规则,质地同左侧卵巢。

术后病理示:(双侧卵巢)无性细胞瘤,左侧卵巢肿瘤体积19cm×11cm×8cm,右侧卵巢肿瘤送检组织破碎。特殊染色示:PAS(+),PAS-D(灶+)。

卵巢无性细胞瘤患者常见染色体异常,遂对该患者进行染色体检查:

染色体核型分析报告显示:其中一条X染色体为等臂假双着丝粒染色体

至此,该患者原发性闭经、盆腔包块真相浮出水面,为一例罕见卵巢无性细胞瘤。

案例分析DOCTORS1检验案例分析:

该患者18岁,女性,临床诊断为“卵巢肿瘤”,肿瘤标志物结果显示总HCG+β和NSE均显著升高,当日室内质控结果在控,仪器、环境状态正常,排除标本溶血的影响,与临床沟通排除早孕可能,考虑生殖细胞肿瘤可能;AFP正常可与内胚窦/卵黄囊瘤鉴别;HE4、CA、ROMA正常,结合激素六项FSH、LH升高,FSH/LH1,E2降低可与卵巢上皮细胞癌、卵巢囊肿、畸胎瘤鉴别,并提示卵巢功能不良;AMH显著降低可与卵巢颗粒细胞瘤鉴别。

2临床案例分析:

卵巢无性细胞瘤是反映原始生殖细胞的恶性肿瘤,占所有恶性卵巢肿瘤的1-2%[1]。病理形态及组织来源与睾丸精原细胞瘤很相似,因此有同一名称,即生殖细胞瘤。

该患者至今未见月经来潮,第二性征发育可,偶有下腹痛,无周期性,无阴道异常流血、排液,无明显胡须、喉结,无周期性血尿。妇科超声示盆腔内多发团块,考虑来源于左卵巢,怀疑生殖细胞瘤,右卵巢略增大,未查见正常形态子宫。盆腔MR平扫+增强示双附件区见混杂T1,混杂T2异常信号灶,左侧病灶较大,占据盆腔,右侧病灶较小,增强扫描可见明显不均匀强化,子宫显示欠清。盆腔占位性病变,考虑来源于卵巢,颗粒细胞瘤或无性细胞瘤,子宫萎缩。

再结合肿瘤标志物总HCG+β、NSE、AFP、HE4、CA和激素类项目FSH、LH、E2、AMH的异常结果,与卵巢上皮细胞癌、卵巢囊肿、畸胎瘤、颗粒细胞瘤常见疾病可以鉴别诊断,初步怀疑卵巢无性细胞瘤可能较大。为明确诊断,对该患者全麻下行“经腹双侧附件切除+大网膜活检术”,术中见子宫呈始基子宫状;左侧卵巢见20*10cm实性肿瘤,呈哑铃状,质硬,表面不规则;右侧卵巢增大约5cm×3cm,形状不规则,质地同左侧卵巢。术后病理示:(双侧卵巢)无性细胞瘤。

至此,该患者原发性闭经、盆腔包块的真相水落石出。针对此病例与卵巢无性细胞瘤典型表现[2,3]比对,结果如下:

总结DOCTORS

卵巢无性细胞瘤是临床上罕见病例,根据此病例得到启发如下:

1积极与临床沟通,发挥检验专业力量

临床报告审核中,发现与申请单上初步诊断、患者性别、年龄等基本信息不符的检测结果,首先查看样本有无异常,复查排除偶然误差。同时,需要积极主动去临床沟通,从检验专业的角度给予临床报告单的解释。

2结果报告审核需严谨,结合患者个体情况

加强对报告审核人员的培训和考核,发现临床异常结果,从标本本身、人机料法环等方面寻找是否可能存在假阳性/假阴性,结合历史结果,并注重与临床的有效沟通,更好地服务患者。

3保持学习的习惯和态度,尤其积累疑难病、罕见病的诊断能力,提升检验医师水平

日常工作中,注意归纳和总结,发现有价值的案例,及时在专业组甚至全科内培训,提升整个科室的业务能力。

专家点评DOCTORS

本文通过对一例临床较罕见病例——卵巢无性细胞瘤的分享,不仅对此罕见病例的诊疗经过、鉴别诊断进行了较为详细的阐述,更展示出一名检验工作者主动与临床沟通,以检验专业的角度对测定结果解读,与临床联系追踪患者后续诊疗的工作流程。检验科加强与临床沟通,不仅能够提升检验医师工作水平,更能有效地发挥检验医学在临床诊疗中的重要作用。

(点评专家:张友忠教授,主任医师,医院妇科)

参考文献

[1]TsuboyamaTakahiro,HoriYumiko,HoriMasatoshi,etal.Imagingfindingsofovariandysgerminomawithemphasisonmultiplicityandvasculararchitecture:pathogenicimplications.Abdominalradiology(NewYork),Jul;43(7):-.

[2]桂阳,杨萌,苏娜,等.卵巢无性细胞瘤的超声表现.《中华医学超声杂志》,,15(5):-.

[3]郑力文,邓先琴,郭裕华,等.卵巢单纯型无性细胞瘤的影像学表现.《中国CT和MRI杂志》,,16(02):26-30.

END

说明:本文为原创投稿,不代表检验医学新媒体观点。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原创作者姓名和单位。

欢迎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luanchaonanzhong.com/lzyx/9083.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