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兔大肠杆菌病又称兔黏液性肠炎,是由一定血清型的致病性大肠杆菌及其毒素引起的一种暴发性、死亡率很高的仔、幼兔肠道传染病。
本病的特征:为水样或胶冻样粪便及脱水。
是断奶前后家兔致死的主要疾病之一。
病原
埃希氏大肠杆菌,为革兰氏阴性菌,呈椭圆形。
引起仔兔大肠杆菌病的主要血清型有O18,O26,O85,O88,O和O等。自然界中分布很广。
本菌具中等程度的抵抗力,在潮湿环境下能存活数周至数月,在0℃的粪便中能存活1年以上,50℃下30分钟或60℃下15分钟可将其杀死,一般的消毒药均能杀死本菌。
流行特点
本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主要侵害初生和断奶前后的仔、幼兔,成年兔发病率低。
大肠杆菌为肠道正常寄生菌,正常情况下不发病,当存在饲养管理不良(如饲料配方突然变换、饲喂量突然增加、采食大量冷冻饲料和多汁饲料、断奶方式不当等)、气候突变等应激因素时,肠道正常菌群活动受到破坏,肠道内致病性大肠杄菌数量急剧增加,其产生的毒素大量积累,引起腹泻。
兔群一且发生本病,常因场地、兔笼的污染而引起大流行,造成仔、幼兔大量死亡。第一胎仔兔发病率和死亡率较高,其他细菌(如魏氏梭菌、沙门氏菌)、轮状病毒、球虫病等也可诱发本病。
临床症状
1.以下痢、流涎为主。
2.最急性的病例未见任何症状即突然死亡,急性的1~2天内死亡,亚急性的7~8天死亡。
3.病兔体温正常或稍低,待在笼中一角,四肢发冷,发出磨牙声,精神沉郁,被毛粗乱,腹部膨胀(因肠道充满气体和液体)。
4.病初有黄色明胶样黏液和附着有该黏液的干粪排出(图1-16、图1-17)。有时带黏液粪球与正常粪球交替排出,随后出现黄色水样稀粪或白色泡沫(图1-18)。
剖检病变
主要剖检病变:主要为胃肠炎。
1.小肠内含有较多气体和浅色的黏液。
2.大肠内有黏液样分泌物,也可见其他病变(图1-19~图1-26)。
诊断要点
①有改变饲料配方、变换笼位、气候突变等应激史。
②断奶前后仔、幼兔多发,同笼仔、幼兔相继发生。
③从肛门排出黏胶状物。
④有明显的黏液性肠炎病变。
⑤病原菌及其毒素检测可以确诊。
预防
1.减少各种应激。仔兔断奶前后不能突然改变饲料,提倡“原笼原窝饲养”,饲喂要遵循“定时、定量、定质”原则。
2.春、秋季节要注意保持兔舍温度的相对恒定。
3.20~25日龄仔兔皮下注射大肠杆菌灭活苗。用本场分离的大肠杆菌制成的菌苗预防注射,效果确切。
治疗
大肠杆菌是条件致病菌,药物治疗效果不佳。
①先对病兔分离出的大肠杆菌做药敏试验,选择较敏感的药物进行治疗,如氟哌酸(诺氟沙星)0.5ml/kg体重,肌内注射,每天2次,连用3天;或者用环丙沙星、恩诺沙星等。
②链霉素,每千克体重20毫克肌内注射,每天2次,连用3~5天。
③庆大霉素,每公斤体重2万~3万单位,肌内注射,每天2次,连用3~5天;也可在饮水中添加庆大霉素药物。或卡拉霉素25万单位肌内注射,每天2次,连用2-3天。
④益牧畜宝。克拌料斤,连用10-15天;最好全程添加饲喂,预防控制,效果显著。
⑤口服磺胺片,每天3次。
⑹对症治疗。病程长的兔补液:静脉或腹腔缓慢注射5%葡萄糖生理盐水20-50ml,另加1ml维生素C,以防脱水。便秘的口服补液盐、大黄苏打片、石蜡油或植物油,以促进排便,并投喂新鲜青绿饲料。
诊治注意事项
1.注意与有腹泻症状的泰泽氏病、球虫病、沙门氏菌病、魏氏梭菌病等进行鉴别。2.本病腹泻的特征是黏胶样肠内容物,这是鉴别要点之一。3.本病早期治疗效果较好,晚期治疗效果差。4.按时注射大肠杆菌菌苗对预防兔群发病具有一定的意义。
注明:原创作者任克良摘编朱万福
附:最新一代球虫药:【球清畅安]
1、球虫、肠炎双治!
2、肠球虫、肝球虫、混合球虫均有特效!
3、免疫期、怀孕期可用!
4、好用省钱、性价比高!
5、无任何毒副作用!
杀球,止血,止泻,抗菌多效合一,兑水拌料均可使用。
发布兔子信息长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