末伏养生末伏艾灸,重在化瘀

末伏

.8.10—8.19

末伏,立秋后第一个庚日至立秋后第二个庚日前一天这时段,共10天。末伏是三伏天中的最后一伏,俗称秋老虎。末伏早晚较凉快,白天阳光依然剧烈。

末伏代表由夏入秋,由热渐冷,阴阳变化的交替点就在末伏这几天!这是一年中重要的养生节气!

末伏—艾灸重在化瘀

末伏艾灸重在化瘀,这对女性尤为重要。一方面,女属阴,天生体寒,血遇寒则凝,逐渐成瘀;另一方面,女性夏季着装偏于暴露,加上爱吃生冷瓜果、冷饮等,血更易因寒而凝,因瘀而滞。

人体之所以有瘀,主要原因就是虚与寒,许多妇科疾病就是由于脾肾阳虚、肝郁气滞、痰湿瘀阻等因素,导致寒凝血瘀滞于子宫形成的。比如,痛经等经期问题、“产后风”、子宫肌瘤、卵巢囊肿、盆腔息肉等。

体内有瘀,意味着经络堵塞,在这种情况下,怎么进补都没用,补品只会积滞体内,根本没有用武之地。因此,对于女人来说,化瘀是健康美丽的先决条件—“瘀在身上是病,瘀在脸上是斑”,就是这个道理。

在中医外治疗法里,最好的化瘀办法就是艾灸,它可以通经活络、行气活血、祛寒除湿、消肿散结…通过灸背补阳和心脾同补,人体的虚寒之证得到有力缓解,自然而然,化瘀也就容易多了。

艾灸穴区建议

肝脾穴区

中脘穴区

涌泉穴区

末伏—饮食有讲究

进入末伏,虽然已经立秋,但是天气仍然较热,绿豆汤、荷叶粥、莲子粥、各种新鲜蔬果等清热解暑类食物依然不可少。但饮食也不要过于清淡,鸭肉、鱼、猪瘦肉、泥鳅等肉类既清热又有补益作用,可放心食用。

秋后雨水多,湿热交加易伤脾,容易出现饮食不化、倦怠、恶心等症状,饮食应注意养护脾胃,应适当多吃山药、芡实、小米、赤小豆、豇豆等祛湿热、健脾和胃的食物。为防止秋燥引起“上火”,可适当添加如银耳、梨、藕、乌鸡、猪肺、豆浆、蜂蜜、核桃等滋阴润肺的食物。

末伏—运动宜舒缓

适量的户外运动可以促进脾气运化、改善胃口。进入末伏天后,湿热仍比较重。因此,户外运动要以出微汗为宜,切忌大汗淋漓,运动健身时要坚持适量原则,不可做剧烈运动,宜选择散步、慢跑、打太极等舒缓的运动,最好选择早晚天气凉爽时进行。锻炼的同时,应注意补充水分。

进入末伏,一年中最难熬的三伏天还没结束,经过长期的高温袭击,人们的身体都还比较虚;同时,人体的免疫力也已经下降,再加上季节交替之时病菌滋生,所以日常生活中,一定不可掉以轻心,要将养生进行到底!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luanchaonanzhong.com/lzzj/9662.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