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满至一个月后的夏至,阳气运动达到一年最旺盛的状态,然后开始变弱,在出伏后越来越弱。《黄帝内经》讲:「春夏养阳,秋冬养阴」春季阳气升发把垃圾赶出来,而夏季阳气旺盛,外界寒气最弱,最适合借助天时,帮身体补阳气,把积累在体内陈年的顽固寒湿清一清!
?冬吃萝卜夏吃姜,夏天也是养脾胃,排湿寒的最好时节.此时最怕凉气,吃冷饮,吹空调.吃冷的东西,会耗费身体阳气去化解,胃尤为怕冷.胃阴冷容易开始致人情绪出现抑郁。更宜辛温的食物,利于身体发散。喝些姜枣茶是不错的选择。该排汗时,毛孔关闭,寒湿就出不来。
?为什么要养阳气,祛寒湿?
「天之大宝,只此一丸红日;人之大宝,只此一息真阳」阳气对于身体,就像滋养万物的太阳。阳气虚,身体暖不起来,五脏六腑一直“病恹恹”的,容易有寒、湿、血瘀等“阴毒”,甚至积攒出肿块、肌瘤。
《黄帝内经》的《百病始生篇》说:「风雨寒热不得虚,邪不能独伤人」身体有强大的免疫力,不容易生病,但阳气虚的时候,自身变弱,就容易被风寒等外邪入侵,发生疾病。
痰湿体质,阳气虚:容易腹胀,拉肚子,大便不成形。手脚冰凉,宫寒不孕。对生活缺乏热情,不开心,抑郁消沉。还容易受外寒入侵。
寒性「收引凝滞」,气血淤滞就容易出现疼痛。如胃腹疼、腰腿冷痛、痛经、关节颈椎疼等。《黄帝内经》讲「积之所生,得寒乃生」这里说的积,包括各种肿块。尤其是女人,寒毒长期在体内,气血不通畅,容易长子宫结节、卵巢囊肿、肌瘤等。
脾主运化,输布身体津液。脾虚也是痰湿体质的根本.所谓不易瘦体质。喝凉水都胖。这不是胖,是因为肿。更可怕还会造成瘀堵。
?怎样增加身体阳气呢?对,首先顺应天时。不熬夜,晒太阳??。脾又主肌肉。重要的事情说三遍一定“合理运动,运动,运动”。
?香属火??也,入脾之。古人说,香火不断是有道理的。“香之为用,从上古矣”家居熏燃天然古法香,既取其气味,更有其功效。宋代时,除了文人四雅“烧香点茶,插花挂画”,对雅致生活的追求。更是讲究择时焚香——不同的时间场所,焚不同功效的香品。如早上窗前醒读香,晚上帐中香。
这个夏天追寻古法,好好修身养性,香为助缘吧。
?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