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上方“祁东卫健”可订阅
做完体检,报告一出,人们往往心情忐忑。有人声带息肉、有人甲状腺结节、有人乳腺增生,还有的肝囊肿……不免让人担心,自己是不是要得癌症了?那么哪些部位会癌变?到底该怎么处理?
囊肿 1.肝囊肿 肝囊肿很少发展为肝癌,小于5cm的囊肿通常无需处理,只需定期复查。只有直径大于5厘米的肝囊肿,可能压迫周围器官,引起食欲减退、恶心等症状,需及时治疗。 2.肾囊肿 肾囊肿以单纯性肾囊肿较为多见,一般不会癌变。肾囊肿直径小于5厘米,且没有给患者带来任何不适时,就不必理会,只需定期复查。 但有一些囊实性的肾脏肿物中间为液性囊肿,边缘为增厚的囊壁,这就可能是囊性肾癌,需尽快治疗。3.卵巢囊肿
卵巢囊肿多为良性,常发生于15~50岁的女性,恶变率较低。发现卵巢囊肿后,建议先观察2~3个月。 4.乳腺囊肿 随着女性体内激素变化,囊肿出现是正常的。乳腺囊肿就是一个水泡,一般没有快速增大,就无需特殊处理,乳房自己能吸收。 如果出现以下症状:囊肿的囊壁有增厚,囊内有新生物,或者是囊皱襞有分隔,在分隔或增厚的囊壁上有丰富的血流,就可能是早期恶性肿瘤的表现,就需要进行手术干预。 息肉 通常息肉长在鼻腔、声带、胃肠、胆囊、子宫、膀胱等地方。一般情况下,息肉大多为良性,但有些息肉确实容易发生癌变。直径大、短时间内迅速生长、多发性、遗传性、腺瘤性、宽基底(蒂粗)的息肉更容易癌变。息肉变成癌一般需要5~15年时间,且癌变大多发生在40岁之后。 1.肠息肉:尽早切除 肠息肉症状隐蔽,一般是体检的时候才查出。一般来说,单个、两个息肉癌变概率不高,但数量越多,息肉越大,癌变机会越高。但是,对于多发的肠腺瘤,癌变几率很高,95%以上的结肠癌来自结肠腺瘤。一旦发现有肠息肉,尽早切除,以免癌变。 2.胃息肉:发现即切除 胃部息肉多发于50岁以上的人群,多是因为慢性炎症引起,或者是容易癌变的腺瘤性息肉,生长时间越长,直径越大越容易癌变,因此一旦发现建议积极切除。 3.胆囊息肉:大于1厘米切除胆囊 胆囊息肉多是良性,但它可能造成胆囊功能异常。如果息肉位置靠近胆囊管,长大堵塞管道后,可能导致胆囊积液和胆囊炎。长期的慢性炎症刺激,可能导致癌变 如果年龄超过50岁;单发胆囊息肉直径超过1cm;蒂粗大,尤其是基地宽,位于胆囊颈部等情况,建议尽早进行手术。 4.宫颈息肉:视大小而定 宫颈息肉大多数都是良性,但不排除癌变的可能,而且会产生慢性炎症,严重会有出血症状,或影响怀孕,需要处理。如果宫颈息肉超过黄豆大小,可做微创手术进行切除。 5.鼻息肉:视病情而定 当鼻息肉长到一定大小的时候,可能会阻塞鼻腔,导致鼻塞、出血等症状。如果阻塞咽鼓管,除了鼻塞还可能出现耳鸣、听力下降、打鼾、咽炎等。如果息肉较大,病情较重,建议手术。 增生 1.乳腺增生:一般不必特殊处理 乳腺增生是乳腺常见的良性病变,既非肿瘤也非炎症。只有极少数的乳腺增生会发生癌变,只要定期进行钼靶检查,尽早发现癌前期病变,及时处理就可以。 2.前列腺增生:尽早保守治疗 前列腺增生是一种良性疾病,是中老年男性最常见的疾病之一。临床上,前列腺增生患者患前列腺癌的几率确实高于普通人。因此,需注意定期检查PSA。 3.骨质增生:一般不需处理 骨质增生(骨刺)不是病,是一种正常的机体老化退变表现,如果没有给身体带来不适,不需要做特殊处理。 结节 1.甲状腺结节:极少恶性 60%的人群都会查出甲状腺结节,但90%的甲状腺结节都是良性的。 如果甲状腺结节直径超过1cm,边缘不规整、内部有血流、微小钙化等表现,建议做甲状腺细针穿刺细胞学检查,鉴别结节性质。即便是恶性结节,早期诊断,早期手术,预后也较好。 2.肺结节:注意鉴别诊断 肺部结节大约有20%~40%的癌变几率。一旦查出,须找专业医生鉴别判断。如结节没有变化、没有异常增大,一般被认为是没有风险的,有的甚至会随着时间变化慢慢消失。1厘米以上的大结节,建议要尽早诊治。 每年做肺部结节三维重建CT,或做一次低剂量螺旋CT,是肺癌早诊早治的关键。主办:祁东县卫生健康局审核:何晓晓编辑:牧心周特凡看完点个赞再走呗扫一扫下载订阅号助手,用手机发文章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