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dquo闺蜜检查出卵巢囊肿,她说是

人生路漫漫,闺蜜常相伴。

虽然日常总互掐,但相处起来却比枕边人来得甜蜜。最近我和闺蜜又聊到了“妇科疾病”的话题。

原因是她单位做了体检,去年还好好的啥事没有,今年却检出了:“甲状腺结节、乳腺结节、卵巢囊肿……”心情很不美丽~

对女同胞来讲,生气,是真的会生出病来的。

不良情绪起伏会引起女性内分泌异常变化,而乳腺、卵巢相关疾病主要就是由内分泌异常引起。所谓忍一时卵巢囊肿,退一步乳腺增生,说一句甲状腺结节,骂一句心肌梗死……

虽说夸张了点,有时却全是事实啊!

闺蜜的正式报告还没出来,所以下一步该怎么办还得看医生建议。但在早前,就有患者在后台“夏医生,我报告显示卵巢长了囊肿,但自己完全没感觉,不痛不痒,这到底要不要治疗呢?”

O1卵巢囊肿是什么?

卵巢,对女性来说是异常重要的器官,不仅会影响生育,还与衰老进程甚至生命息息相关。但卵巢囊肿是否要手术或是治疗,还得看情况而定,不要妄自猜测。

那么,卵巢囊肿究竟是什么?有多大的几率会变成癌?可可给大家梳理一下。

卵巢囊肿是出现在卵巢上所有囊性肿物的统称,分为生理性和病理性。

常见的卵巢囊肿多是一些生理性囊肿,如黄体囊肿、卵(滤)泡囊肿,均与月经周期关系密切,滤泡囊肿发生在排卵期,黄体囊肿则发生在月经前。

另外一些病理性囊肿为异常增生的囊性肿瘤,较为少见,如巧克力囊肿、畸胎瘤、囊腺瘤、囊腺癌、卵巢积脓、包裹性积液等等。

所以一旦发现卵巢囊肿,首先要明确其是生理性的,还是病理性的,两者的处理方式截然不同。

O2哪些囊肿需要警惕?

1、卵泡囊肿

卵巢生理性囊肿中,卵泡囊肿较为常见,一般大于典型的排卵前卵泡,直径可达3~8cm甚至更大,实际上是一种发育不健全的卵泡,卵泡成熟后不排卵或发生闭锁。卵泡腔内液体驻留而形成,呈水泡样,壁菲薄、光滑。

大多数卵泡囊肿可在2个月内不经治疗而自行消失。如果下次月经干净后复查B超原来的囊肿消失了,那该卵巢囊肿就是生理性囊肿,不需要进行手术治疗。

若该囊肿持续存在2个月以上,特别是伴有月经改变,则可能不是生理性的囊肿,这种囊肿就有手术探查的指征。

卵泡囊肿一般无症状,出血和扭转罕见。因此如果彩超显示为单纯性囊肿,不应盲目急于手术治疗。

在手术治疗前短期随访,观察3个月以上,复查应在月经周期的第5~6天,即卵泡早期进行,因月经周期第6天以后为卵泡晚期,受激素影响,有时卵泡不同程度发育,容易与卵巢的其他囊性包块相混淆。

2、黄体囊肿

黄体囊肿分为两种类型:颗粒黄体囊肿、泡膜黄体囊肿。

颗粒黄体囊肿为生理性囊肿,排卵后,卵泡膜层破裂出血,若出血量多,血液潴留在卵泡或黄体腔内形成血肿。血液被重吸收后形成黄体囊肿。若囊肿持续存在,则可能会出现局部疼痛或月经推迟,临床上有与宫外孕相似的症状。

黄体囊肿可使患侧卵巢发生扭转或破裂出血。可发生在月经期和妊娠期,根据出血量和时间不同,B超表现多样化,有时类似巧克力囊肿。血液吸收后形成白色,超声显示为实性稍高回声,有时黄体血肿部分液化,部分纤维化,形成复杂回声结构,易误诊为畸胎瘤。

泡膜黄体囊肿即黄素囊肿,一般为双侧,囊内为淡黄色清亮液体,见于多囊卵巢疾病、葡萄胎、绒癌及应用促排卵药物之后,一般不需要手术,原发病治愈及停用促排卵药物后可自行消退,但常需要数月时间。

敲黑板:划重点!!

1、对B超发现囊肿直径大于5cm,壁薄光滑、单房,在确定治疗前应至少随访3个月经周期以排除生理性囊肿,以免造成误诊。

2、对于初次发现的卵巢囊肿,如果B超提示为囊性且未见乳头等实性成分,建议下次月经干净后复查B超。

3、如果随访3个月经周期囊肿仍然存在,在完善肿瘤标志物等化验检查后,可以和医生讨论是否需要手术。

4、观察期间如果出现下腹剧烈疼痛等不适,也需要及时就医,排除有无出现卵巢囊肿的并发症如卵巢囊肿破裂、卵巢囊肿蒂扭转等情况。

O3中医治疗常见辨证分型

中医理论认为人是一个整体,由气机掌控主导,气机上如果出了问题,表现为人体的各种疾病。

而结节、囊肿、肌瘤、增生等这一类病都是因为肝气郁结、气机阻滞、痰湿凝聚、血瘀经络,表现在不同的部位而已。病位主要在肝脾,并与心有关。

但由于不同致病因素作用于不同个体,产生的症状和证候也各有差别,所以很难以一法一方来达到治疗目的。同一疾病,证型不同,所用治法及选用药物也不尽相同,因此中医治疗需要辨证论治。

下面,介绍一下中医治疗结节、增生、肌瘤和囊肿的常见辨证分型及治法方药:

1、证型:肝气郁结

治则:舒肝解郁

常用方药:柴胡、瓜蒌皮、浙贝母、郁金、丹皮、苏子、木香、陈皮等。

2、证型:气滞湿阻

治则:健脾理气

常用方药:陈皮、砂仁、木香、青皮、香附、枳实,香橼、佛手等。

3、证型:痰湿壅堵

治则:化痰软坚

常用方药:法半夏、胆南星、浙贝母、苏子、桔梗、橘红、百合等。

4、证型:血脉瘀阻

治则:活血化瘀

常用方药:桃仁、红花、川芎、当归、赤芍、白芍、丹参、三七等。

另,饮食忌口非常重要,“祸从口出,病从口入。”自己才是自身健康的守门员,一定要管住自己的嘴,把守好自己的健康大门。

(温馨提示:中药处方需由中医专家详细诊视后拟定,一人一方,辨证论治,不可擅自用药。)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luanchaonanzhong.com/lzzl/6360.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