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中医院治疗白癜风效果怎么样 http://baidianfeng.39.net/a_zczz/160516/4853033.html人体所有穴位,配高清穴位循行图!
导读
经脉者,所以决生死,处百病,调虚实,不可不通也!人体有任督二脉,12条正经,一共14条经络。但凡任何病症,都离不开这14条经络的淤堵。你某个部位痛,一定是这个部位的经络堵住了,你就可直接拍打患处到不痛为止!大道至简,此经络偱行动画图,人体所有穴位都在,供大家参考!任脉首穴为会阴,末穴为承浆
任脉位于正前胸,心脏脾胃行不通;上连乳腺下子宫,万一不通变老翁。功能调节阴经气血,“为阴脉之海”:任脉巡行于腹不正中,腹为阴,说明任脉对一身经脉气具有总揽、总任的作用。另外,足三阴经在小腹与任脉相交,手三阴经借足三阴经与任脉相通,因此任脉对阳经气血有调节作用,故有“总人诸阴”之说;调节月经,妊养胎儿:任脉起于胞中,具有调节月经,促进女子生殖功能的租用,故有“任主胞胎”之说。
主治腹、胸、头面和相应的内脏器官症状,疝气、带下、腹中结块症;调理冲任、可促进消化、强壮补盛。
任脉由首穴会阴往上循行,末穴为承浆,共24个穴位任脉分布于人体前正中线及颈部、口旁、面部,循行24个穴位,首穴为会阴,末穴为承浆。其中有21个穴位在腰部及胸腹部,其余3个穴位则分布在颈面部。任脉起始于胞中,下出会阴,经阴阜,沿腹部和胸部正中线上行,经过咽喉,到达下唇内,环绕口唇,并向上分行至两目下。
泌尿生殖系统病症:月经不调,遗精,阳痿,遗尿,排尿困难。
胃肠道疾病:腹部疼痛,肠鸣,消化不良,呕吐,腹泻。
呼吸系统病症:咳喘,咽喉肿痛。其他:心悸,癫痫。
督脉首穴为长强,末穴为龈交
督脉立于脊椎中,监督气血来运行;五脏六腑督脉宫,对应区域弯曲痛功能调节阳经气血,为“阳脉之海”:督脉循身之背,背为阳,说明督脉对全身阳经脉具有统率、督促的作用。另外,六条阳经都与督脉交会于大椎穴,督脉对阳经具有调节作用,故有“总督一身阳经”之说;放映脑、肾、及脊髓的功能:督脉属脑,络肾。肾生髓,脑为髓海,主生殖功能:督脉络肾,与肾气相通,肾主生殖,故督脉与生殖功能有关。
主治神志迷惑、脊柱强痛、以及腰、背、头项病症;升补青阳之气,疏通头面血脉。利五官、强体质。为美容、保健常用经脉。
督脉由首穴长强往上至百会、前顶再往下循行,末穴为龈交,共28个穴位
督脉分布于人体后正中线及头面正中,循行28个穴位,首穴为长强,末穴为龈交。其中有2个穴位在臀部,12个穴位在腰背部,其余14个穴位则分布在头部。督脉起始于胞中,下出会阴,后行于腰背正中,循脊柱上行,经项部至风府穴,进入脑内,再回出上至头项,沿头部正中线,经头顶、额部、鼻部、上唇,到唇系带处。
头面五官病症:头痛,目眩,目痛,鼻渊,鼻衄,咽喉肿痛,口歪眼斜,牙龈肿痛。
神志病:惊悸,健忘,癫痫,失眠。
泌尿生殖系统病症:月经不调,遗精,阳痿,遗尿,小便不利。
经脉循行处不适:腰脊痛。
督脉行于脊里,入络脑,又络肾,与脑、髓、肾关系密切,可反映脑、髓、肾的生理功能和病理变化。其中,肾为先天之本,主髓通脑,主生殖,故脊强、厥冷及精冷不育等生殖系统疾患与督脉关系重大。脑是人的高级中枢,脊髓是低级中枢,而督脉的路线与脊髓有重复的地方。所以,督脉与人的神志、精神状态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
督脉管理一身的阳气,其气血异常时,人身体发生的疾病主要在头脑、五官、脊髓及四肢,如头风、头痛、头重、颈部发硬、头晕耳鸣、眼花、嗜睡、癫痫、腰背僵痛,还包括手足震颤、抽搐、麻木及中风等病症。因此,有经验的中医遇见昏倒的人首先会掐人中(水沟穴)。此外,常推督脉能使虚弱的人变得强壮。
23点—01点胆经首穴为瞳子髎,末穴足窍阴,共45个穴位
胆经裤线重叠行,分泌紊乱变神经;嗜睡液汗疲倦态,腋窝肿胀后脑痛;淋巴发炎局部胖。胆经由首穴瞳子髎,循行至完骨往上循行至阳白,再往下循行,末穴足窍阴。功能储藏和排泄胆汁:胆汁来源于肝脏,它由肝脏形成和分泌出来,然后进入胆腑储藏,浓缩,并通过胆的疏泄作用而入小肠;胆主决断,是指胆在精神意识思维活动过程中,具有判断事物,作出决定的能力。
主治因胆汁排泄障碍所导致的厌食,腹胀,腹泻,等消化不良症状及黄疸,口苦和胆怯易惊,善恐失眠。
01点—03点足厥阴肝经首穴为大敦,末穴为期门,共14个穴位
肝经对应胆经行,循环分泌掌控中;肤色发青腰疼痛,眼圈发黑有痛经;眼球发干眼屎多,肝火旺盛有罪行。足厥阴肝经由首穴大敦往上循行,末穴为期门。功能舒畅情志,使脾胃升降自如,胆汁分泌正常,维持气血津液运行,调理冲任和精室,经带,胎产和精液生成排泄正常,主藏血,止出血,调节血量,主筋,筋强力壮,运动自如,其华在爪,开窍于目。
主治急躁易怒,抑郁寡欢,脾胃升降自如,胆汁分泌排泄失常,气滞血瘀,水肿,经带胎产诸疾,眼睛不好,爪甲不容,肢麻,面色青暗,面部黄褐斑。
足厥阴肝经分布于人体足大趾、下肢内侧、胸腹部,循行14个穴位,首穴为大敦,末穴为期门。其中有12个穴位在足部及下肢内侧,其余2个穴位则分布在腹部和胸部。足厥阴肝经起始于足大趾内侧趾甲边缘,经足内踝、下肢内侧向上,绕阴器过小腹,触胃属肝络胆,上行抵于肋骨边缘。
泌尿生殖系统病症:月经不调,白带过多,遗精,遗尿,排尿困难。
神志病:癫痫,失眠。
经脉循行处不适:下肢麻木,胁痛。
其他:乳腺炎,青光眼,呕吐,腹泻。
足阙阴肝经与肝、胆、胃、肺、膈、眼、头、咽喉等身体器官都有关系,其气血在丑时最旺,也就是凌晨的1~3时,这时人体的阴气开始下降,阳气开始上升,所以应该安静地休息,以顺应自然。休息不好,肝经气血不畅会引起腰痛不能伸、面色晦暗、咽干、目赤肿痛、胸闷、腹泻、呕吐、遗尿、小便不利、疝气或腹痛等病症。
03点—05点手太阴肺经首穴为云门,末穴为少商,共11个穴位
胸到拇指为肺经,手臂内侧属阴经;呼吸免疫掌控中,缺水敏感鼻不通;体热出汗背有痘,干燥痰多下咽痛;感冒发冷体内空。手太阴肺经由首穴云门往下循行,末穴为少商功能肺司呼吸,肺主一身之气,朝百脉,助心行血,主通调水道,主声音,主皮毛(调节水液代谢、调节呼吸、调节体温屏障作用)开窍于鼻。
主治胸闷,咳嗽,喘促,少气懒言,呼吸无力,肢倦乏力,痰饮,水肿,皮肤憔悴,枯槁,自汗,易于感冒,鼻塞流涕,嗅觉失灵,声音嘶哑,失音。
手太阴肺经分布于人体胸前、上肢内侧前缘及拇指桡侧,循行11个穴位,首穴为中府,末穴为少商。其中有2个穴位在胸前外上部,其余9个穴位则分布在上肢和掌面桡侧。
手太阴肺经起始于中焦,向下联络大肠,转回经胃、肺、咽喉横出腋下,沿上臂内侧向下,经肘、腕出于大指末端。另一分支由腕后延伸至食指内侧,与手阳明大肠经相连。
呼吸道病症:咳嗽,气喘,咳血,胸部满痛,咽喉肿痛,失音等。
神志病:晕厥,癔症。
经脉循行处不适:肩臂痛,肘臂痛,手腕痛,手指麻木、疼痛。
其他:鼻出血,牙痛,心悸。
手太阴肺经起始于腹部,与胃、肺和大肠紧密相联,肺经穴位主治喉、胸、肺和经脉循行部位的其他病症。如,中府穴治咳嗽、胸痛;尺泽穴治热证、吐泻;孔最穴治咳血、痔血等急症;列缺穴治头痛、口歪、牙痛;太渊穴治无脉症;鱼际穴治喉痹咽干;少商穴开窍醒神,治咽喉肿痛、发热、昏迷。
点开上图长按3秒点击“经养堂”,
点“直播入口”允许进入线上课堂。
05点至07点食指腋窝大肠经,手臂外侧属阳经;消化神经掌控中,它要不痛腹胀痛;便秘口干肩颈痛,体热痔疮加头痛。功能大肠排泄糟粕,促进津液代谢,清理体内环境,大肠经循环脸部,若经络受阻,会引发面部出现粉刺,面瘫,面游风。
主治腹痛,肠鸣,泄泻,便秘,齿痛,鼻流清涕或出血,本经循环部位疼痛,热肿及寒冷麻木。
手阳明大肠经由首穴商阳往上循行,末穴为迎香,共20个穴位手阳明大肠经分布于人体食指、上肢外侧前缘及肩、颈、颊、鼻侧,循行20个穴位,首穴为商阳,末穴为迎香。其中有6个穴位在肩、颈和面部,其余14个穴位则分布在手部及上肢背面的桡侧。
手阳明大肠经起始于食指桡侧末端,循行于上肢外侧的前缘,经过肩,进入锁骨上窝,联络肺脏,通过膈肌,入属大肠;又经颈部入下齿,过人中沟,止于鼻侧。
头面五官病症:目痛,鼻出血,牙痛,咽喉肿痛,耳鸣,耳聋,头痛。
肠道疾病:腹痛,肠鸣,腹泻,痢疾。
经脉循行处不适:肩臂痛,上肢不遂,手指麻木。
其他:热病,风疹,瘰疬,水肿。
手阳明大肠经与人体的肺和大肠有密切关系,所以疏通此经气血可以预防和治疗呼吸系统和消化系统的疾病。中医认为,气血的循行在十二时辰里面各有旺衰,大肠经对应卯时,也就是说早上5~7时按摩大肠经最好,习惯早起的朋友不妨多按按大肠经以及相关穴位,如合谷穴、曲池穴、手三里穴、迎香穴等。
点开上图长按3秒点击“经养堂”,
点“直播入口”允许进入线上课堂。
足阳明胃经首穴为承泣,末穴为历兑
胃经位于胆经前,三指距离到经中;口腔糜乱牙肿痛,口干口臭腹胀痛;体热打嗝喜食冷,大便干燥且不通。功能主受纳水谷,腐熟水谷,主通降,喜润恶干燥,足阳明胃经是一条多气多血的经络,胃经通畅则面色红润,不畅则面黄。
主治胃脘胀满或疼痛,大便秘结,恶心,呕吐,呃逆,躁狂,疟疾,温热病,自汗出,口涡,唇生疮疹,喉咙痛,膝关节肿痛,腹股沟痛。
足阳明胃经由首穴承泣循行至头维后往下循行,末穴为历兑,共45个穴位足阳明胃经分布于人体头面、胸腹、下肢外侧前缘及第2趾和大趾,循行45个穴位,首穴为承泣,末穴为厉兑。其中有11个穴位在头面颈部,19个穴位在胸腹部,其余15个穴位则分布在下肢前外侧和足部。足阳明胃经起始于头部鼻旁,循行经额颅中部、颈部,进入锁骨上窝部,再向下经胸、腹、下肢到达足尖。
头面五官病症:目赤肿痛,口眼歪斜,鼻出血,耳聋,耳鸣,咽喉肿痛。
呼吸道病症:咳嗽,气喘。
胃肠道疾病:呃逆,胃痛,呕吐,腹胀,腹痛,腹泻,便秘。
经脉循行处不适:颈项强痛,胸胁痛,乳腺炎,小腹胀满,下肢麻木、疼痛。
09点—11点足太阴脾经首穴为隐白,末穴为聚泉
胃经对应是脾经,免疫神经掌控中;胃胀打嗝排气空,呕吐难耐肋下痛;曲张平血低血压,风湿还有关节痛。功能主消化食物,输布津液,为后天之本,气血升华之源,脾可以统血,使血液循经而行。脾主升清,维持内脏的位置恒定。脾主四肢,肌肉,脾气健运,四肢营养充足,则肌肉丰满,健壮结实,四肢灵活有力。脾其华在唇,脾气健运,口唇红润光泽。脾开窍于口,脾气健旺,食欲旺盛,口味正常。脾在情志中管思考,思虑,脾管唾液。
主治食少腹胀,便溏,面黄,消瘦,痰饮,水肿,带虫,泄泻,血虚,出血,气血生化源,内脏下垂,肌肉松弛,肢倦乏力,口唇淡白,食欲减退,口味异常,唾液过多,心胸烦闷,大腿和小腿内侧肿,厥冷,足大趾不能运用,黄疸。
足太阴脾经由首穴隐白往上循行,末穴为聚泉,共21个穴位足太阴脾经分布于人体侧胸腹部、下肢内侧前缘及足大趾内侧,循行21个穴位,首穴为隐白,末穴为大包。其中有11个穴位在下肢内侧面和足部,其余10个穴位则分布在侧胸腹部。足太阴脾经起始于足大趾末端,沿下肢内侧向上入腹,后从胃部旁出支脉,通过膈肌,流注心中,接手少阴心经。
胃肠道疾病:腹满,胃痛,吐泻,痢疾,便秘,痔疾。
泌尿生殖系统病症:月经不调,带下病,不孕,滞产,遗精,早泄,小便不利,遗尿。
呼吸道病症:咳嗽,气逆。
皮肤病症:风疹,湿疹,丹毒。
经脉循行处不适:足踝痛,下肢麻木,胸胁胀痛。
手少阴心经:首穴为极泉,末穴为少冲
功能心主血脉,行血,心气推动血液在脉内运行,以输送营养物质;生血,水谷精微经心火化赤为血,心主神志,心其华在面,开窍于舌。
主治本经主治“心”方面所发生的病症:眼睛昏黄,胸肋疼痛,上臂,前臂内侧后边痛或厥冷,手掌心热。可调节面色无华,唇舌青紫,面色灰暗,心胸疼痛。
手少阴心经由首穴极泉往下循行,末穴为少冲,共9个穴位心到小指为心经,手臂内侧属阴经;循环系统掌控中,胸口沉闷与头痛;心烦失眠也多梦,肩与前胸多疼痛;目赤颧红口干燥,血液不良喜安静;心事过多压力重。心胸病症:心痛,心悸,胸胁痛。
神志病:失眠,健忘,晕厥,癫狂。
经脉循行处不适:肩臂痛,肘臂痛,手掌多汗。
其他:咽干,排尿困难。
点开上图长按3秒点击“经养堂”,
点“直播入口”允许进入线上课堂。
手太阳小肠经:首穴为少泽,末穴为听宫
功能受盛化物:一是指小肠盛受了由胃腑下移而来的初步消化的饮食物,在小肠内必须停留一定的时间,由小肠对其进一步消化吸收,将水谷化为可以被机体利用的营养物质;泌别清浊。
主治因小肠功能失调所导致的腹胀、腹泻、便溏,本经主治“液”方面所发生的病症:耳聋,眼睛发黄,面颊肿,颈部,肩胛,上臂,前臂的外侧后边痛。
手太阳小肠经由首穴少泽往上循行,末穴为听宫,共67个穴位
小指肩窝小肠经,手臂外侧属阳经;消化神经掌控中,太阳耳部会疼痛;经前腹胀后脑痛,后背肩胛至背痛。足太阳膀胱经分布于人体头面、腰背、下肢外侧后缘及足小趾,循行67个穴位,首穴为睛明,末穴为至阴。其中有10个穴位在头项部,39个穴位在腰背部,其余18个穴位则分布在下肢后外侧部。足太阳膀胱经起始于内眼角睛明穴,上行至百会穴,支系旁开连于耳上角,直行支系向下沿头、颈、背后侧抵于肾,分支一系沿腰向下经臀至于[图片]中,另一支系由肩胛向下沿背、下肢后侧络于[图片]中。两个支脉汇合向下过踝,循足外侧止于足小趾端至阴穴。
脏腑病症:咳喘,惊悸,呕吐,腹泻,月经不调,胎位不正,阳痿,遗精。
头面五官病症:目痛,鼻塞,耳鸣,耳聋,头痛,眩晕。
神志病:晕厥,癫痫。
经脉循行处不适:颈项痛,胸背痛,腰腿痛。
足太阳膀胱经循行广泛,穴位遍布全身。按摩背部俞穴,可疏通经气,同时还能对整个背部的肌肉等软组织进行放松。对膀胱经头部穴位进行轻揉或者用手像梳头似的进行刺激,对头昏脑胀也有很好的缓解作用。此外,对膀胱经腿部穴位进行按揉,可以缓解坐骨神经痛和腰椎间盘突出压迫神经所致的腿部疼痛、麻木等症状。
足太阳膀胱经的气血申时最旺,也就是15~17时,这时如果能按摩一下膀胱经,把气血给疏通了,对人体有良好的保健作用。按摩睛明穴不仅能缓解视疲劳,预防近视,而且能治疗打嗝;按摩八髎穴能治疗腰痛和痛经;按摩承山穴能治疗小腿抽筋和便秘,缓解肌肉疲劳和腰痛;按摩委中穴可治疗腰背痛,以及腿部、膝关节处病症。
足太阳膀胱经首穴为晴明,末穴为至阴,共67个穴位。
功能储存尿液,排泄小便。足太阳膀胱经上分布着五脏六腑相对应的背腧穴,这些穴位可很好的调节所相对应的脏腑的生理及病理问题。
病症小便不通、遗尿、疟疾、目痛;本经主治“筋”方面所发生的病症;痔,狂躁,癫痫,头颅后项痛,眼睛昏黄,流泪,鼻塞,多涕或出血,腰背部,骶尾部,膝弯,腓肠肌,脚部发生疼痛,小脚趾不好运用。
足太阳膀胱经由首穴晴明循行往上后往下循行,末穴为至阴肾经对应膀胱经,泌尿骨骼掌控中;小便发黄膀胱痛,尿路发炎讲卫生;四肢无力后背痛,痔疮难坐肩颈痛。足太阳膀胱经分布于人体头面、腰背、下肢外侧后缘及足小趾,循行67个穴位,首穴为睛明,末穴为至阴。其中有10个穴位在头项部,39个穴位在腰背部,其余18个穴位则分布在下肢后外侧部。足太阳膀胱经起始于内眼角睛明穴,上行至百会穴,支系旁开连于耳上角,直行支系向下沿头、颈、背后侧抵于肾,分支一系沿腰向下经臀至于[图片]中,另一支系由肩胛向下沿背、下肢后侧络于[图片]中。两个支脉汇合向下过踝,循足外侧止于足小趾端至阴穴。
脏腑病症:咳喘,惊悸,呕吐,腹泻,月经不调,胎位不正,阳痿,遗精。
头面五官病症:目痛,鼻塞,耳鸣,耳聋,头痛,眩晕。
神志病:晕厥,癫痫。
经脉循行处不适:颈项痛,胸背痛,腰腿痛。
足太阳膀胱经循行广泛,穴位遍布全身。按摩背部俞穴,可疏通经气,同时还能对整个背部的肌肉等软组织进行放松。对膀胱经头部穴位进行轻揉或者用手像梳头似的进行刺激,对头昏脑胀也有很好的缓解作用。此外,对膀胱经腿部穴位进行按揉,可以缓解坐骨神经痛和腰椎间盘突出压迫神经所致的腿部疼痛、麻木等症状。
足太阳膀胱经的气血申时最旺,也就是15~17时,这时如果能按摩一下膀胱经,把气血给疏通了,对人体有良好的保健作用。按摩睛明穴不仅能缓解视疲劳,预防近视,而且能治疗打嗝;按摩八髎穴能治疗腰痛和痛经;按摩承山穴能治疗小腿抽筋和便秘,缓解肌肉疲劳和腰痛;按摩委中穴可治疗腰背痛,以及腿部、膝关节处病症。
点开上图长按3秒点击“经养堂”,
点“直播入口”允许进入线上课堂。
足少阴肾经首穴为涌泉,末穴为俞府
功能肾藏精,主管生殖系统,促进生长发育,肾精可转化血,加强抵抗力,还是调节人体水液代谢平衡的中心环节,肾为气之根,摄纳肺气下归于肾使呼吸深长,肾为人阴阳之根本,肾精有促进骨骼的生长、发育、修复的作用,使牙齿更坚固;肾其华在发,肾精充足,则发黑而光泽,肾开窍于耳及二阴,肾精充足,听觉灵敏,大小便正常。
主治不育不孕,小儿生长发育迟缓,成人未老先衰,血液生长障碍,尿频、尿急、水肿呼吸短促困难,怕冷、燥热盗汗,骨质疏松,骨痿无力,齿摇发脱,耳鸣耳聋,大小便异常,口干舌燥,喜欢躺着,脚心发热而痛。
足少阴肾经由首穴涌泉往上运行,末穴为俞府,共27个穴位
肝经后面是肾经,距离不远两指空;分泌系统掌控中,尿量稀少还尿频;眼袋眼皱足下冷,下肢肿胀善惊恐;经前腰酸背又痛,脸上出斑心发惊;记忆下降无睡梦,症状不通慢慢通。足少阴肾经分布于人体第5趾、足底、下肢内侧后缘及胸腹部,循行27个穴位,首穴为涌泉,末穴为俞府。其中有10个穴位在下肢内侧后缘,其余17个穴位则分布在胸腹部前正中线的两侧。足少阴肾经起始于足底涌泉穴,由足内踝向上沿下肢内侧后缘抵于尾骨端下的长强穴,贯脊柱络于膀胱,分支由肾向上过肝膈入肺,穿喉抵于舌根两旁;另旁系分支出于肺络于心,流注于胸。
点开上图长按3秒点击“经养堂”,点“直播入口”允许进入公益课堂。
呼吸系统病症:咳喘,咳血,胸胁胀痛。
胃肠道疾病:腹痛,腹胀,呕吐,腹泻,便秘。
头面五官病症:耳鸣,耳聋,牙痛,头痛,咽喉干痛,眩晕。
神志病:昏厥,癫痫,失眠。
经脉循行处不适:足跟痛,膝痛。
手厥阴心包经首穴为天池,末穴为中冲,共9个穴位。
功能心的外围组织,故有保护心脏,代心受邪的作用。
主治本经穴主治“脉”方面所发生的病症:心胸烦闷,心痛,掌心发热。
手厥阴心包经由天池向下循行,末穴为中冲
胸到中指心包经,手臂内侧属阴经;分泌循环掌控中,循环差异血管病;心跳过快还便秘,心烦目赤上肢痛。手厥阴心包经分布于人体胸胁、上肢内侧中部、手掌及中指,循行9个穴位,首穴为天池,末穴为中冲。其中有1个穴位在胸前,其余8个穴位则分布在上肢内侧中部及手部。手厥阴心包经起始于胸腔,浅出属于心包,通过膈肌,经胸部、上腹和下腹,散络上、中、下三焦,分支出于胸过于胁肋,经腋下沿上肢内侧中线至掌中,抵中指指端,掌中另出分支抵至无名指指端。
心胸病症:心痛,心悸,胸闷。
神志病:晕厥,癫痫,失眠。
经脉循行处不适:肘臂痛,手掌多汗。
其他:胃痛,口臭,咳喘,乳腺炎。
点开上图长按3秒点击“经养堂”,
点“直播入口”允许进入线上课堂。
手少阳三焦经首穴为关冲,末穴为丝竹空
功能通行元气:元气是通过三焦而输布运行到五脏六腑,充沛于全身,以激发、推动脏腑组织的功能活动;运行水谷,在水液代谢过程中,三焦有疏通水道、运行水液的作用,是水液升降出入的通道。
主治本经主治“气”方面所发生的病症:自汗出、眼睛外齿痛,面颊肿、耳后、肩部、上臂、肘弯、前臂外侧均可发生病痛、小指侧的次指(无名指)不好使用。
手少阳三焦经由关冲向上循行,末穴为丝竹空,共23个穴位。
无名至肩三焦经,手臂外侧属阳经;分泌循环掌控中,免疫下降忧郁症;疲倦易得慢性病。手少阳三焦经分布于人体无名指、上肢外侧中部、肩颈及头面部,循行23个穴位,首穴为关冲,末穴为丝竹空。其中有13个穴位在上肢的外侧,其余10个穴位则分布在侧头、颈和肩部。手少阳三焦经起始于无名指末端的关冲穴,上行小指与无名指之间,沿手背出于前臂伸侧两骨之间,向上通过肘尖,沿上臂外侧,再向上通过肩部,进入缺盆穴,分布于膻中;分支由膻中向上,经锁骨、颈侧抵于耳后,一支绕耳上循面颊连于颧[图片]穴,另一支穿耳斜上行至目外眦。
头面五官病症:头痛,目赤痛,牙痛,口眼歪斜,耳鸣,耳聋,咽喉肿痛。
神志病:癫痫。
经脉循行处不适:肘臂、颈、肩、背痛。
其他:疟疾,糖尿病。
手少阳三焦经的最佳按摩时间是21~23时,这时不管是工作还是休息的人都会犯困,所以选择这个时段对全身有很好的保健作用。按摩手少阳三焦经不仅能促进全身体液循环、增强免疫力,而且能刺激大脑皮层,放松神经,改善头痛、目痛、咽喉肿痛等身体不适症状。对女性来说,常按摩三焦经,尤其是按摩丝竹空穴可以预防长斑,并减少鱼尾纹。
12月8日晚8点线上课程开讲啦!
大咖老师坐镇直播间。
每周多次线上直播公益课程,
用心为大家提供专业的身体调理实用知识。
非常时期,我们陪你线上见!
主题:肥胖问题的调理与改善
主讲老师:周冬桂
直播时间:12月8号
锁定晚上20:00
我们不见不散
——全程直播免费,回放收费1至4.9元——
点开上图长按3秒点击“经养堂”,
点“直播入口”允许进入线上课堂。
已扫码验证手机号后有扫码提示,
双方可互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