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体12条正经和任督二脉所有穴位经络循行

中科医院 http://m.39.net/pf/bdfyy/dbfzl/
人体所有穴位,配高清穴位循行图。经脉者,所以决生死,处百病,调虚实,不可不通也!人体有12条正经,外加任督二脉,一共14条经络。但凡任何病症,都离不开这14条经络的淤堵。你某个部位痛,一定是这个部位的经络堵住了,你就可直接拍打患处到不痛为止!大道至简,此经络偱行动画图,人体所有穴位都在,供大家参考!

任脉首穴为会阴,末穴为承浆

任脉位于正前胸,心脏脾胃行不通;上连乳腺下子宫,万一不通变老翁。功能

调节阴经气血,“为阴脉之海”:任脉巡行于腹不正中,腹为阴,说明任脉对一身经脉气具有总揽、总任的作用。另外,足三阴经在小腹与任脉相交,手三阴经借足三阴经与任脉相通,因此任脉对阳经气血有调节作用,故有“总人诸阴”之说;调节月经,妊养胎儿:任脉起于胞中,具有调节月经,促进女子生殖功能的租用,故有“任主胞胎”之说。

主治

腹、胸、头面和相应的内脏器官症状,疝气、带下、腹中结块症;调理冲任、可促进消化、强壮补盛。

任脉由首穴会阴往上循行,末穴为承浆,共24个穴位任脉分布于人体前正中线及颈部、口旁、面部,循行24个穴位,首穴为会阴,末穴为承浆。其中有21个穴位在腰部及胸腹部,其余3个穴位则分布在颈面部。

任脉起始于胞中,下出会阴,经阴阜,沿腹部和胸部正中线上行,经过咽喉,到达下唇内,环绕口唇,并向上分行至两目下。

泌尿生殖系统病症:月经不调,遗精,阳痿,遗尿,排尿困难。

胃肠道疾病:腹部疼痛,肠鸣,消化不良,呕吐,腹泻。

呼吸系统病症:咳喘,咽喉肿痛。其他:心悸,癫痫。

督脉首穴为长强,末穴为龈交

督脉立于脊椎中,监督气血来运行;五脏六腑督脉宫,对应区域弯曲痛功能

调节阳经气血,为“阳脉之海”:督脉循身之背,背为阳,说明督脉对全身阳经脉具有统率、督促的作用。另外,六条阳经都与督脉交会于大椎穴,督脉对阳经具有调节作用,故有“总督一身阳经”之说;放映脑、肾、及脊髓的功能:督脉属脑,络肾。肾生髓,脑为髓海,主生殖功能:督脉络肾,与肾气相通,肾主生殖,故督脉与生殖功能有关。

主治

神志迷惑、脊柱强痛、以及腰、背、头项病症;升补青阳之气,疏通头面血脉。利五官、强体质。为美容、保健常用经脉。

督脉由首穴长强往上至百会、前顶再往下循行,末穴为龈交,共28个穴位

督脉分布于人体后正中线及头面正中,循行28个穴位,首穴为长强,末穴为龈交。其中有2个穴位在臀部,12个穴位在腰背部,其余14个穴位则分布在头部。

督脉起始于胞中,下出会阴,后行于腰背正中,循脊柱上行,经项部至风府穴,进入脑内,再回出上至头项,沿头部正中线,经头顶、额部、鼻部、上唇,到唇系带处。

头面五官病症:头痛,目眩,目痛,鼻渊,鼻衄,咽喉肿痛,口歪眼斜,牙龈肿痛。

神志病:惊悸,健忘,癫痫,失眠。

泌尿生殖系统病症:月经不调,遗精,阳痿,遗尿,小便不利。

经脉循行处不适:腰脊痛。

督脉行于脊里,入络脑,又络肾,与脑、髓、肾关系密切,可反映脑、髓、肾的生理功能和病理变化。其中,肾为先天之本,主髓通脑,主生殖,故脊强、厥冷及精冷不育等生殖系统疾患与督脉关系重大。脑是人的高级中枢,脊髓是低级中枢,而督脉的路线与脊髓有重复的地方。所以,督脉与人的神志、精神状态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

督脉管理一身的阳气,其气血异常时,人身体发生的疾病主要在头脑、五官、脊髓及四肢,如头风、头痛、头重、颈部发硬、头晕耳鸣、眼花、嗜睡、癫痫、腰背僵痛,还包括手足震颤、抽搐、麻木及中风等病症。因此,有经验的中医遇见昏倒的人首先会掐人中(水沟穴)。此外,常推督脉能使虚弱的人变得强壮。

23点—01点

胆经首穴为瞳子髎,末穴足窍阴,共45个穴位

胆经裤线重叠行,分泌紊乱变神经;嗜睡液汗疲倦态,腋窝肿胀后脑痛;淋巴发炎局部胖。胆经由首穴瞳子髎,循行至完骨往上循行至阳白,再往下循行,末穴足窍阴。功能

储藏和排泄胆汁:胆汁来源于肝脏,它由肝脏形成和分泌出来,然后进入胆腑储藏,浓缩,并通过胆的疏泄作用而入小肠;胆主决断,是指胆在精神意识思维活动过程中,具有判断事物,作出决定的能力。

主治

因胆汁排泄障碍所导致的厌食,腹胀,腹泻,等消化不良症状及黄疸,口苦和胆怯易惊,善恐失眠。

01点—03点

足厥阴肝经首穴为大敦,末穴为期门,共14个穴位

肝经对应胆经行,循环分泌掌控中;肤色发青腰疼痛,眼圈发黑有痛经;眼球发干眼屎多,肝火旺盛有罪行。足厥阴肝经由首穴大敦往上循行,末穴为期门。功能

舒畅情志,使脾胃升降自如,胆汁分泌正常,维持气血津液运行,调理冲任和精室,经带,胎产和精液生成排泄正常,主藏血,止出血,调节血量,主筋,筋强力壮,运动自如,其华在爪,开窍于目。

主治

急躁易怒,抑郁寡欢,脾胃升降自如,胆汁分泌排泄失常,气滞血瘀,水肿,经带胎产诸疾,眼睛不好,爪甲不容,肢麻,面色青暗,面部黄褐斑。

足厥阴肝经分布于人体足大趾、下肢内侧、胸腹部,循行14个穴位,首穴为大敦,末穴为期门。其中有12个穴位在足部及下肢内侧,其余2个穴位则分布在腹部和胸部。

足厥阴肝经起始于足大趾内侧趾甲边缘,经足内踝、下肢内侧向上,绕阴器过小腹,触胃属肝络胆,上行抵于肋骨边缘。

泌尿生殖系统病症:月经不调,白带过多,遗精,遗尿,排尿困难。

神志病:癫痫,失眠。

经脉循行处不适:下肢麻木,胁痛。

其他:乳腺炎,青光眼,呕吐,腹泻。

足阙阴肝经与肝、胆、胃、肺、膈、眼、头、咽喉等身体器官都有关系,其气血在丑时最旺,也就是凌晨的1~3时,这时人体的阴气开始下降,阳气开始上升,所以应该安静地休息,以顺应自然。休息不好,肝经气血不畅会引起腰痛不能伸、面色晦暗、咽干、目赤肿痛、胸闷、腹泻、呕吐、遗尿、小便不利、疝气或腹痛等病症。

03点—05点

手太阴肺经首穴为云门,末穴为少商,共11个穴位

胸到拇指为肺经,手臂内侧属阴经;呼吸免疫掌控中,缺水敏感鼻不通;体热出汗背有痘,干燥痰多下咽痛;感冒发冷体内空。手太阴肺经由首穴云门往下循行,末穴为少商功能

肺司呼吸,肺主一身之气,朝百脉,助心行血,主通调水道,主声音,主皮毛(调节水液代谢、调节呼吸、调节体温屏障作用)开窍于鼻。

主治

胸闷,咳嗽,喘促,少气懒言,呼吸无力,肢倦乏力,痰饮,水肿,皮肤憔悴,枯槁,自汗,易于感冒,鼻塞流涕,嗅觉失灵,声音嘶哑,失音。

手太阴肺经分布于人体胸前、上肢内侧前缘及拇指桡侧,循行11个穴位,首穴为中府,末穴为少商。其中有2个穴位在胸前外上部,其余9个穴位则分布在上肢和掌面桡侧。

手太阴肺经起始于中焦,向下联络大肠,转回经胃、肺、咽喉横出腋下,沿上臂内侧向下,经肘、腕出于大指末端。另一分支由腕后延伸至食指内侧,与手阳明大肠经相连。

呼吸道病症:咳嗽,气喘,咳血,胸部满痛,咽喉肿痛,失音等。

神志病:晕厥,癔症。

经脉循行处不适:肩臂痛,肘臂痛,手腕痛,手指麻木、疼痛。

其他:鼻出血,牙痛,心悸。

手太阴肺经起始于腹部,与胃、肺和大肠紧密相联,肺经穴位主治喉、胸、肺和经脉循行部位的其他病症。如,中府穴治咳嗽、胸痛;尺泽穴治热证、吐泻;孔最穴治咳血、痔血等急症;列缺穴治头痛、口歪、牙痛;太渊穴治无脉症;鱼际穴治喉痹咽干;少商穴开窍醒神,治咽喉肿痛、发热、昏迷。

点开上图长按3秒点击“经养堂”,

点“直播入口”允许进入线上课堂。

05点至07点食指腋窝大肠经,手臂外侧属阳经;消化神经掌控中,它要不痛腹胀痛;便秘口干肩颈痛,体热痔疮加头痛。功能

大肠排泄糟粕,促进津液代谢,清理体内环境,大肠经循环脸部,若经络受阻,会引发面部出现粉刺,面瘫,面游风。

主治

腹痛,肠鸣,泄泻,便秘,齿痛,鼻流清涕或出血,本经循环部位疼痛,热肿及寒冷麻木。

手阳明大肠经由首穴商阳往上循行,末穴为迎香,共20个穴位

手阳明大肠经分布于人体食指、上肢外侧前缘及肩、颈、颊、鼻侧,循行20个穴位,首穴为商阳,末穴为迎香。其中有6个穴位在肩、颈和面部,其余14个穴位则分布在手部及上肢背面的桡侧。

手阳明大肠经起始于食指桡侧末端,循行于上肢外侧的前缘,经过肩,进入锁骨上窝,联络肺脏,通过膈肌,入属大肠;又经颈部入下齿,过人中沟,止于鼻侧。

头面五官病症:目痛,鼻出血,牙痛,咽喉肿痛,耳鸣,耳聋,头痛。

肠道疾病:腹痛,肠鸣,腹泻,痢疾。

经脉循行处不适:肩臂痛,上肢不遂,手指麻木。

其他:热病,风疹,瘰疬,水肿。

手阳明大肠经与人体的肺和大肠有密切关系,所以疏通此经气血可以预防和治疗呼吸系统和消化系统的疾病。中医认为,气血的循行在十二时辰里面各有旺衰,大肠经对应卯时,也就是说早上5~7时按摩大肠经最好,习惯早起的朋友不妨多按按大肠经以及相关穴位,如合谷穴、曲池穴、手三里穴、迎香穴等。

点开上图长按3秒点击“经养堂”,

点“直播入口”允许进入线上课堂。

已扫码验证手机号后有扫码提示,

双方可互加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luanchaonanzhong.com/lzyj/6830.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