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同学习一些临床妇科大家的中医认识思路与方法,这两天找一些妇科常见术语做学习内容。选自《田淑霄中医妇科五十六年求索录》。
功能性卵巢囊肿包括:滤泡囊肿、黄体囊肿、泡膜黄体囊肿。
滤泡囊肿:
滤泡囊肿是由成熟滤泡不破裂,或闭锁卵泡持续增长,使滤泡腔液体潴留而形成。
可引起盆腔疼痛、性交痛、伴有无排卵性异常子宫出血,偶尔会出现囊肿破裂出血和蒂扭转,引起急腹症。
目检:囊肿直径多不超过4cm,偶达7~8cm,多单发,壁薄而透明,囊内充满透明白浆液。
黄体囊肿:
正常黄体是囊性结构,可使卵巢增大,若囊性黄体持续存在或增长,或黄体血肿含血量较多,血液被吸收后,均可致黄体囊肿。
由于囊肿持续分泌孕激素,常使月经周期延迟或闭经、局部疼痛、触痛,也可产生囊肿破裂及蒂扭转。
目检:多为单例,直径一般不超过4cm,大者直径可达10cm,早期似血肿,待血液吸收后,则含有透亮或褐色浆液,囊壁为浅黄色。
泡膜黄体囊肿:
是绒毛膜促性腺腺素(HCG)过高;过度刺激引起卵泡膜细胞黄素化所形成的囊肿。可见下腹坠痛,偶见破裂,可致腹腔内出血,或蒂扭转。
目检:病变多双侧,大小不等,大者直径可达20cm~25cm,多囊性,壁薄,囊内充满淡黄色清液。
虽然是3种囊肿,质和色有所不同,但囊内所包裹的均是液体,因此我在辨证施治的基础上,方中加大量利水之品,使液体排除,以达消除囊肿之目的。
附病例
例一:肝郁脾虚癥瘕(卵巢囊肿)
郭某,女,25岁,已婚。
年11月17日初诊:
卵巢囊肿已3年。年11月17日B超检查,左卵巢囊肿,直径5cm,右卵巢囊肿,直径10cm。月经周期正常,经血量少,色暗红,5天净,末次月经11月13日。经前乳房胀痛,经前经期小腹坠痛。舌胖大,苔薄白,脉滑数。
证属肝郁脾虚所致癥瘕。
治以疏肝健脾,方用逍遥散合五苓散加减:
当归15g白芍8g柴胡8g
茯苓20g炒白术10g甘草梢6g
大腹皮10g益母草15g
泽泻15g猪苓20g桂枝10g
玄参10g昆布20g夏枯草15g
12月22日二诊:
上方连服月余,昨日月经来潮,经血量正常,色红,无血块,现未净。经前未见乳房胀痛及小腹坠痛,经期小腹坠痛较前减轻,但腰痛。舌正常,苔薄白,脉滑。现值经期,故予以调经,
方用桃红四物汤加味:
当归15g川芎10g生地10g
白芍20g甘草10g桂枝10g
桃红10g延胡索15g乌药15g
益母草15g香附10g黄芪15g
川楝子10g小茴香8g
蒲黄10g(包煎)五灵脂10g
续断18g狗脊20g
4剂
12月26日三诊:
月经已净。血净后小腹坠痛,腰酸。舌正常,苔薄白,脉滑。
当归15g白芍20g柴胡8g
茯苓20g炒白术10g甘草梢10g
大腹皮10g益母草20g
泽泻15g猪苓20g桂枝10g
玄参10g昆布20g夏枯草15g
续断18g狗脊20g
14剂
年1月9日四诊:
1月1日B超检查:左卵巢囊肿已消失,右卵巢囊肿已缩小一半。舌正常,苔薄白,脉滑。仍用四诊方18剂
1月30日五诊:
1月21日月经来潮,经血量正常,血色红,5天净。经期经后均无不适。舌正常,苔薄白,脉滑。用四诊方14剂。
2月18日六诊:
2月16日又B超检查:双卵巢均未见囊肿,病已愈。舌正常,苔薄白,脉滑。用四诊方再进7剂后停药。
按:
癥瘕是指腹内的包块,癥有形,固定不移,痛有定处;
瘕无形,聚散无常,痛无定处,二者合称癥瘕。
卵巢囊肿有形,固定不移,痛有定处,因此属癥瘕范畴,由痰湿瘀血互结而成,而正气虚,更是本病发生的主要原因,正如《内经》云:“邪之所凑,其气必虚。”
该患经前乳房胀痛,为肝郁气滞,气滞则血瘀;
舌胖大为脾虚。脾虚则木乘,脾虚运化失职,以致水湿内停。
肝为刚脏,主升,主动,能调畅气机,推动气血、津液的运行。肝郁气机不畅,气血津液运行受阻,血则瘀,水液停,水液与瘀血相结,日久而成囊肿(癥瘕)。
治用参芪术甘健脾益气,扶助正气;
五苓散是化气利水之剂,能温化膀胱之气而利水。《素问?灵台秘典论》说:“膀胱者,州都之官,津液藏焉,气化则能出矣。”
逍遥散加行气之品,疏肝理气,使气机通畅;
桃红四物汤活血化瘀;
益母草、泽兰活血利水祛湿;
囊肿属癥瘕,故加软坚散结之品,血活湿祛,则囊肿自愈。
例二:
瘀血癥瘕(子宫肌瘤、卵巢囊肿)
刘某,女,38岁,已婚。
年3月12日初诊:
素来体健,近日普查身体,发现子宫内有0.4cm×0.4cm大小的肌瘤,右卵巢有3.2cm×2.6cm大小的囊肿。月经周期正常,血量稍多,色暗红,6天净,经期小腹稍痛。舌正常,苔薄白,脉弦细。
证属癥。
治宜活血化瘀、软坚散结,
方用桂枝茯苓丸加味:
黄芪15g党参15g桂枝10g
茯苓20g赤芍12g丹皮15g
桃仁10g猪苓20g泽泻15g
昆布20g玄参10g鳖甲15g(先煎)
海藻15g海浮石30g(先煎)
夏枯草15g生牡蛎30g(先煎)
5月7日二诊:
上方连服月余。5月3日B超检查:
子宫前位,大小约.0cm×5.7cm×5.47cm,子宫内膜后移,厚约0.69cm,宫颈厚2.9cm,子宫后方探.11cm×4.01cm×1.37cm液性暗区,子宫肌瘤及卵巢囊肿均未探及。
诊为子宫腺肌症、盆腔积液。月经4月24日来潮,量正常,色暗红,有血块,8天净。经前小腹稍胀,经期腹胀痛。舌暗,苔薄白,脉弦。
当归15g川芎10g赤白芍各10g
甘草10g桂枝10g桃红各10g
益母草15g延胡索15g乌药15g
丹皮15g茯苓15g川楝子10g
夏枯草15g生牡蛎30g(先煎)
三七粉6g(冲服)血竭粉6g(冲服)
35剂
6月4日三诊:
5月23日月经来潮,血量正常,色暗红,有血块,5天净,经前经期未见不适。5月26日B超检查:子宫前倾,大小约6.26cm×5.75cm×5.47cm,宫壁回声不均匀,外形平滑,内膜厚约0.57cm,规则,均质,肌层回声呈粗颗粒状,前壁明显。宫颈长3.93cm,左卵巢大小约3.0cm×1.9cm,右卵巢大小约3.3cm×1.9cm,宫旁未见包块,直肠窝无暗区。超声印象:子宫腺肌症。舌正常,苔薄白,脉滑无力。7月15日四诊:上方再进月余。月经正常,无明显症状。7月12日B超检查:子宫前位,大小约5.82cm×6.0cm×5.62cm,宫壁回声均匀,外形平滑,内膜厚约0.6cm,规则,均质。宫颈长4.0cm,左卵巢大小约3.0cm×1.8cm,右卵巢大小约3.0cm×1.9cm,宫旁未见包块,直肠窝无暗区。超声印象:子宫正常。经治诸症均愈。
按:该患素体健康,普查身体发现子宫肌瘤和卵巢囊肿。肌瘤与囊肿均属中医的癥,
故用桂枝茯苓丸加祛湿与软坚散结之品。
后又发现子宫腺肌症,子宫内膜后移,肌层回声呈粗颗粒状,系瘀血积聚于此而成。治用桃红四物汤加活血之品,活血化瘀。
腺肌症多伴有腹痛,故用金铃子散加乌药行气止痛;三七粉、血竭粉活血止痛;白芍甘草缓急止痛。
经治诸症均愈。
例三:脾虚癥瘕(卵巢囊肿)
朱某,女,37岁,已婚。
年6月5日初诊:
年5月17日B超检查,发现右卵巢有4.8cm×3.6cm大的囊肿。5月20日,又做检查,B超显示:宫体大小约5.16cm×5.63cm×4.54cm,回声均匀,内膜厚度约1.03cm;左卵巢大小约5.03cm×4.06cm,内4/5为暗区,暗区内见环状强回声;右卵巢大小约1.91cm×0.88cm;盆腔有直径0.9cm的液性暗区。
诊为卵巢囊肿。素来带多,质稠色黄,小腿肿胀,月经正常,小便少而不畅。舌胖大,苔薄白,脉滑无力。
证属脾虚所致卵巢囊肿。
治以健脾利湿,佐以软坚散结之品,
方用五苓散合桂枝茯苓丸加味:
茯苓20g猪苓20g白术10g
泽泻15g桂枝10g赤芍10g
丹皮10g桃仁10g泽兰20g
益母草20g夏枯草15g
生牡蛎30g(先煎)
鳖甲15g(先煎)昆布20g
芡实20g薏苡仁20g党参20g
20剂
7月2日二诊:
连服月余,带已正常。昨日B超检查:左卵巢囊肿及盆腔液性暗区均消失。舌胖,苔薄白,脉滑无力。
上方加黄芪20g,连服45剂。
9月4日三诊:
8月27日又B超检查:均已正常。近两个月月经血量多,经期小腹稍痛。舌胖大,苔薄白,脉滑。
黄芪10g党参15g升麻6g
葛根12g山萸肉20g桂圆肉20g
仙鹤草15g茜草炭10g香附10g
7剂
按:
该患脾虚,运化水湿功能失司,水湿停于盆腔,则盆腔积液;
水湿溢于下肢,则下肢肿胀。正如《素问?至真要大论》云:“诸湿肿满,皆属于脾。”
湿邪郁久化热,湿热下注,以致带下量多,色黄质稠。《医学心悟》说:“带下之证……不外脾虚有湿。”湿邪黏滞,阻滞气机,气机不畅,气血运行受阻,瘀血乃成。湿瘀互结,发为囊肿(癥)。
治用桂枝茯苓丸加麻黄及软坚散结之品,
麻黄入肺经,能通调水道,下输膀胱,而利水祛湿,《神农本草经》说麻黄“破癥坚积聚”,因此麻黄治囊肿正对症。本患临床表现虽有不同,但其发病原因均为脾虚有湿,故健脾利湿而愈。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