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白癫疯办法 http://m.39.net/pf/a_7082970.html
我要不要先吃点避孕药把雄激素降下来?
我要不要先吃点避孕药保护下子宫内膜?
我刚确诊多囊卵巢综合征,是不是要及早吃避孕药治疗,是不是把雄激素降下来后就能恢复正常的月经周期?
很遗憾,多囊不像你想象的那样简单。
直到目前为止,没有任何一款避孕药能治愈多囊卵巢综合征,也没有多囊患者是通过吃避孕药吃好的。
不对啊,既然避孕药不能治愈多囊卵巢综合征,为什么医生还要开呢?
说来话长,这着实是无奈之举。
为了讲清楚避孕药和多囊卵巢综合征这个话题,接下来,我们从会多个维度来聊聊避孕药的利弊。
注意:文章仅代表个人观点,不能替代临床医生的处方建议,正在服用或计划服用避孕药的患者请遵医嘱。
1
避孕药真的能“调经”吗?
市面上常见的避孕药如下表所示。
用于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的,主要是①②③。由于涉及品牌名称,故打上了马赛克。
避孕药的本质是激素类药物,它们之所以具有避孕的作用,是因为口服激素类药物可以抑制促性腺激素(LH和FSH),从而抑制卵泡的发育、排卵。
但我们都知道,多囊患者面临的最主要问题,就是卵泡发育停滞、排卵功能障碍,给多囊患者使用避孕药,很显然没有治疗病因。
有些人就好奇了,那为什么口服避孕药后,月经周期会那么准呢?
很遗憾,那根本不是月经。
避孕药的服用方式是连续服用21天,服药期间相当于每天向血液输送人工合成的雌激素和孕激素,这些激素直接作用于子宫内膜。
而停药后由于血雌激素浓度骤降,子宫内膜失去激素的支撑,就会脱落产生出血的现象。
因此,避孕药导致的出血,被称为人工周期。
而自然的月经周期,是卵巢里每个月有多颗2~5毫米的卵泡竞争发育,并从中筛选出一个优势卵泡。
优势卵泡通常在月经结束后形成,于月经第14天发育成熟至20毫米,期间它可以分泌大量的雌激素作用于子宫内膜,使其增厚。
卵泡成熟会发生破裂和排卵,随后就会转变成黄体,黄体可以分泌雌激素和孕激素使子宫内膜进入分泌期。
由于黄体的寿命只有14天左右,一旦黄体开始退化,雌激素和孕激素的浓度就会下降,伴随而来的就是子宫内膜的脱落、出血。
以上,才是自然的月经周期。
每次讲这个话题,我都会放出下图,它可以帮助你正确地理解什么是自然月经周期。
当你理解了就会发现,避孕药所谓的“调经”作用并非真的调理月经,因为它不治疗卵泡发育停滞、卵泡发育不规律,但它很擅长哄子宫内膜开心,造成规律出血的假象。
2
避孕药的抗雄功效
尽管避孕药模拟的月经周期是假的,但我们必须客观地承认,它对于不伴有胰岛素抵抗的患者而言,具有良好的抗雄激素作用。
尤其是醋酸环丙孕酮,抗雄激素活性很强大。
它可以促进肝脏合成性激素结合蛋白,减少血游离睾酮浓度;
它可以抑制17α-羟化酶和17,20-裂解酶,减少卵巢合成睾酮;
它可以抑制下丘脑和垂体的功能,降低促黄体生成激素的水平;
它可以作用于皮肤,拮抗雄激素的毁容力量。
有些姐妹吃完避孕药后,皮肤变得滑溜滑溜的,这就是避孕药最吸引人的地方。
但遗憾的是,避孕药的作用原理仅仅是对抗高雄激素血症的发生机制,而并非治疗诱发雄激素升高的病因,所以一旦停止服用避孕药,高雄激素血症就会卷土重来。
而且我们应当正视一个事实:既然避孕药有显著的抗雄激素功效,但为什么它无法治愈多囊呢?
这表明抗雄激素这条路行不通!
多囊卵巢综合征的关键问题在于卵泡发育停滞,是卵巢的环境不利于卵泡的自主发育,这包括了高雄激素、高胰岛素、高LH和AMH、慢性炎症和肌醇代谢紊乱等环境因子。
单纯抗雄激素,治不好多囊卵巢综合征。
更糟糕的是,目前至少有11个随机对照试验指出避孕药不利于代谢,可能会诱发或加重胰岛素抵抗,而高胰岛素血症本身就会刺激卵巢分泌雄激素,这会使得那些肥胖或伴有胰岛素抵抗的姐妹在服用避孕药后,发生糖耐量受损或更严重的高雄激素血症。
比方说,一篇发表在《临床内分泌代谢杂志(JCEM)》上的研究指出,16名伴有高雄激素血症且无糖尿病的多囊女性(肥胖)在接受6个月的避孕药治疗后有9人发生葡萄糖耐量的显著恶化,有2人发展成了糖尿病[1]。
另外一项涉及36名体重正常的多囊患者的研究发现,接受12个月的避孕药治疗可以有效地降低雄激素水平,但停药后随即反弹,甚至比吃药前更高[2]。
不仅如此,一项历时22年(~),共涉及8万多名女性的研究发现,至少使用1次避孕药的女性与从未使用避孕药的女性相比,患2型糖尿病的风险增加33%有关[3]。
说得简单点,就是避孕药可能会加重胰岛素抵抗,而它的抗雄激素活性不敌高胰岛素血症的飙雄激素活性。
对于需要连续3~6个月甚至终身使用避孕药的多囊患者,对于本身就有胰岛素抵抗且高糖尿病风险的多囊患者,避孕药会是良药吗?
下面,是一些姐妹们的真实反馈。
红色抹掉(因为涉及品牌)的就是避孕药或隐私信息。
诸如此类的不良反应,实在是太多太多了。
如果你吃避孕药没有任何不良反应,真的非常地幸运,但我们必须体谅那些遭受过副作用影响的姐妹。
而且,我们必须思考避孕药的利是否大于弊。
2
避孕药保护子宫内膜?
如果抗雄激素不能成为吃避孕药的理由,那么防癌的理由充分吗?
当有些姐妹拒绝服用避孕药时,会遭到个别医生的恐吓:“你不吃避孕药就等着得癌症吧!”
这话虽然难听,但确实是有道理的,只是我们得谈谈概率。
说实话,科普多囊知识不能没有深度,不能一味地强调与多囊相关的各种并发症却忽略了矛盾的主次。
尽管多囊患者得子宫内膜癌的风险更高,但我们应当意识到,这种癌症的绝对风险仍然很低。
按照《多囊卵巢综合征评估和管理的国际循证指南的建议》,我们可以客观地看看子宫内膜癌究竟有多可怕[4]。
看不懂英文的,请直接跳到翻译部分。
对比一下吧,每年每10万名多囊女性中可能有30~90人确诊子宫内膜癌,而我国每人每年出交通事故的发生率约/10万,我们要天天提心吊胆吗?
很显然,多囊患者得子宫内膜癌的风险是增加了,但这个癌症的发病率本身就相对较低,而且该癌症很容易早发现、早治疗,姐妹们没有必要因为个别医生的语言暴力而陷入焦虑。
我相信好的医生会给你其他替代方案,例如定期使用地屈孕酮或黄体酮撤退性出血,这同样可以避免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
指南里也指出,对于月经周期超过90天的患者,可以采用这样的方式来保护子宫内膜。
更何况,最佳的预防措施其实还不清楚呢!
而我们知道的是,在子宫内膜癌患者中,超重和肥胖的占了74%。
这说明多囊姐妹更应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