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洋洋一家子心情犹如坐过山车
从高空中坠落,又从低谷中飞起
幸好,人世间,更多的还是希望
……
为什么“大姨妈”老是不来,来了又不肯走?
一查,竟然是“卵巢肿瘤”
12岁的洋洋自从去年来了大姨妈之后,经期总是不规律,尤其是最近半年,姨妈一“造访”,就得“呆”好久才走,很影响平常学习和生活。
此前,洋洋妈妈觉得女孩子刚来大姨妈,不规律也正常,就没放在心上。但是一年都过去了,还是老样子,妈妈心里也隐隐有点担心,于是带医院检查。
B超结果显示:洋洋的右侧卵巢内有一个5.0cm*4.5cm约鸡蛋大小的肿块,当地医生初步怀疑是卵巢肿瘤。
“我女儿只是月经不规律,怎么会是卵巢肿瘤?”“小女孩也会有妇科问题?”听到检查结果的洋洋妈妈瞬间懵了,并按医生要求,在1周后再做了一次超声,B超提示卵巢内肿块仍然存在。
医生告诉她们,这种情况应该是卵巢肿瘤,可能需要开刀,医院就诊。
卵巢还能保住吗?是不是越快手术越好?
其实,这种“肿瘤”一般会自行消退
在朋友的推荐下,她们来到了浙大儿院小儿青少年妇科副主任孙莉颖的门诊。
“医生,我家孩子前几天查出来有卵巢肿瘤,卵巢还能保住吗,是不是越快手术摘除越好?”面对焦急的洋洋母女,孙莉颖副主任医师结合病史和外院动态B超,认为洋洋卵巢内肿块是卵巢黄体血肿引起,让她们不要紧张纠结,安排她们去经验丰富的肿瘤超声专家徐彬副主任医师处再做一次盆腔B超。结果显示:卵巢肿块缩小至1.8cm*1.7cm*1.0cm大小,边界清晰,内见滤泡回声。
孙莉颖判定与超声医生的意见一致,洋洋的“卵巢肿瘤”为卵巢黄体血肿,可以在数周或更长时间自行消失,只需复查随访即可。
“不用开刀?也不要用药?卵巢肿瘤自己会消失?”面对妈妈的疑惑,孙莉颖副主任解释:“黄体血肿属于卵巢生理性囊肿,正常黄体血肿直径为15mm,一般不超过4cm,大多会在下次月经后复查B超肿块消失,无需特殊处理。不过,如果孩子突发腹痛,一定要及时就医,很有可能是卵巢黄体血肿发生破裂了。”
一家人此时,激动地不知如何才好。
“我们也想借这个案例,进一步加强科普,让更多人了解,青春期少女如果查出卵巢肿块,不必过分紧张惊慌,也不能忽视不管,应及时就诊和随访,判定卵巢肿块的性质,再决定治疗方向。”
孙莉颖强调,青春期初潮前后,孩子体内雌激素不稳定,分泌旺盛,在生长发育和内分泌活跃期,女孩初潮前后卵巢肿瘤发病会增加;卵巢位于骨盆腔,位置深,医院做妇科检查,生了肿瘤不易被发现,很多真正需要手术治疗的卵巢肿瘤也都是在性发育检查或其他体检中无意被发现。
所以,孙莉颖提醒家长:孩子医院进行一次青春期的妇科检查和盆腔超声是非常有必要的,及时择期手术可以避免一些卵巢肿瘤扭转的发生。
科普小档案:
为什么有的卵巢肿瘤需要手术
有的不需要?
在儿童和青少年的卵巢肿瘤中,1/3为非赘生性囊肿,另外2/3为赘生性肿瘤。
1.非赘生性囊肿,即生理性囊肿,囊内大多都是液体,非肿瘤。卵巢卵泡囊肿、黄体血肿和黄体囊肿是最常见的生理性卵巢囊肿,在初潮前后孩子中可以发现。
“对于此类囊肿,其实不能算作是真正的肿瘤,大多会自行消失,家长无需过分忧虑,更千万不要随意行摘除手术,以防对孩子日后卵巢功能带来不必要的损伤。”孙莉颖副主任提醒。
2.赘生性肿瘤,具有肿瘤性质,分为良性、交界性及恶性肿瘤。虽然儿童和青少年时期的卵巢肿瘤绝多数为良性肿瘤,但恶性肿瘤也时有发现,通常年龄越小恶性率越高,需要重视。
尽管,儿童和青少年的非赘生性的囊肿,建议采取随访观察,但一旦监测发现囊肿明显增大、长时间不消退或扭转征象等手术指征时,需要及时手术治疗。如果是恶性肿瘤,除手术外,可能还要辅以化疗或放疗。
浙大儿院
致力打造中国青春期医学高地
青春期医学是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