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疫情期间,我们目前不裁员,不减薪,不延期支付员工的薪酬。”在全球汽车业风雨飘摇,跨国汽车巨头纷纷裁员减薪背景下,3月30日,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总裁、吉利汽车控股有限公司执行董事安聪慧在全年业绩现场发布会表示,尽管目前全球经济动荡加剧,汽车行业进入存量市场,并受到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蔓延的影响,但吉利汽车对年初设定的万辆的目标不作调整,对全年的目标仍然充满信心。吉利汽车底气何来?“首先我们有亿元以上的现金储备,比年增加了35亿以上,也使得我们面对疫情的挑战有了充足的底气。”浙江吉利控股集团常务副总裁李东辉说。当天发布吉利汽车控股有限公司(HK.)的年财报显示,年吉利汽车全年总收益达亿人民币,净利润82.6亿人民币,股东应占溢利81.9亿人民币。“虽然利润较年有一定程度下滑,但年下半年降幅在迅速地缩小,这80多亿元是整个市场面临的价格战,和国五切换国六带来的成本增加,以及新能源补贴大幅度退坡带来的成本大幅度上升的不利影响下取得的盈利,实属不易。”浙江吉利控股集团常务副总裁李东辉说。更重要的是,吉利产品结构在持续向高品质、高技术、高价值方向升级。财报显示,年吉利汽车全年累计总销量.2万辆,吉利、领克、几何三大品牌同频发展,轿车、SUV和MPV多品类齐头并进。其中,吉利10万元以上车型销量占比超39%,7年间翻了10倍,成为吉利主销价格段之一。领克平均售价达15.6万元,品牌溢价逐步显现。随着品牌价值持续跃升,吉利已成为中国品牌向上的标杆。年,吉利汽车成为杭州年第十九届亚运会官方合作伙伴,用科技赋能亚运,未来将带来更多人性化、前瞻性的出行生活解决方案。领克代表“中国速度”夺得WTCR房车世界杯年度总冠军,实现了中国汽车品牌在世界顶级大赛上的历史性突破。在英国品牌评估机构BrandFinance发布的“全球品牌组合价值最高的十大汽车集团”排行榜中,吉利控股集团成为唯一上榜的中国汽车品牌。产品和品牌的跃升,离不开吉利对研发的持续高强度投入。“年吉利研发投入超亿元,约占销售额的6%,在全行业处于领先地位”李东辉透露,吉利的研发投入主要是用在平台技术、新车型的开发,以及“电动化、智能化、网联化和共享化”方向。目前,吉利汽车已全面迈入模块化造车时代。“我们的CMA基础模块架构以全球最高标准为起点,在安全、可靠、品质三方面重新定义了全球标准新高度,其代表作领克品牌旗舰车型领克05已于3月28日开启预售。”安聪慧表示,今年是吉利汽车向品牌和技术领先进阶的关键一年,也是吉利的架构之年和产品大年,“吉利汽车将推出吉利ICON、豪越、Preface,几何C,领克05、06等6款全新车型,以及多款改款车型,组成强大产品阵容,进军全新细分市场。其中,全新纯电动架构PMA架构首款车型将应用于领克品牌,概念车将于今年内亮相。”底气同时来自于吉利全球战略布局。“年我们出口量累计5.8万辆,同比增长%,在中国乘用车品牌出口排名中位列第二位。吉利汽车在海外的品牌形象和影响力不断提升,白俄合资工厂销量同比增长30%。”安聪慧表示,吉利的全球化战略将在今年进一步地快速地发展。你知道吗?借助沃尔沃的资源,领克品牌今年年底将成为第一个进入欧洲发达国家市场的中国汽车品牌。而马来西亚宝腾,以及白俄工厂产品的加速投放,不仅意味着海外市场占有率的提升,更是中国汽车品牌在技术、产品、管理上的输出,彰显了吉利汽车强大的国际竞争力。底气还来自于吉利强大的社会责任感。今年吉利首次将ESG(环境、社会、公司治理)报告与企业年度财务报告同期发布,展现Lee吉利在可持续发展领域的努力和实践。而纳入“恒生可持续发展企业基准指数”成份股,成为该指数89家公司中的唯一一家汽车制造公司,并获得明晟(MSCI)ESG评级的AA级,表明吉利正在得到资本市场越来越多的认可。环境方面,新能源及电汽化为吉利未来发展战略方向。年,新能源及电汽化车总销量11.3万辆,同比增长69%。新能源及电汽化车占比由年4.5%上升至8.3%。同时,与宁德时代及LG化学成立合资企业,以保证未来新能源车电池供应。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吉利携手李书福公益基金会设立2亿元专项基金,援助全国及海外疫情严重地区的防控工作。在继续做好科学精准防控的同时,吉利汽车积极有序推动旗下企业、带动上下游产业链协同复工复产,海内外积极联动,维护产业链稳定。大变局中,危机也能催生出创新机遇。吉利率先投入3.7亿元启动“全方位健康车”研发工作,行业首款车规级“CN95空滤”量产新车吉利ICON已于2月24日上市。此外,吉利电商公司推出送车上门服务,业绩表现突出。2月10日至3月23日期间,订单数同比增长45.45%。“当前新冠肺炎疫情全球蔓延,惟有秉持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同舟共济、共同战‘疫’。”吉利控股集团总裁,安聪慧表示,作为新制造业龙头表率,吉利将继续践行社会责任和担当,保持战略定力,践行高质量发展,与全球伙伴联合,通过协同和分享占领技术制高点,共同打造未来智慧立体出行新生态,逐步实现从汽车制造商向未来出行科技集团转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