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陈子江、田秦杰、乔杰、刘嘉茵、杨冬梓、黄荷凤、梁晓燕、秦莹莹、伍琼芳、杨晓葵、肖红梅、陈士岭、姚元庆、徐丛剑、曹云霞、张以文、庄广伦、陈贵安、林金芳、李尚为、朱桂金、章晓梅、华克勤、阮祥燕、吴洁、郁琦、孙赟
选自:中华妇产科杂志年9月第52卷第9第-页
一、早发性卵巢功能不全的相关概念本共识中早发性卵巢功能不全(prematureovarianinsufficiency,POI)是指女性在40岁以前出现卵巢功能减退,主要表现为月经异常(闭经、月经稀发或频发)、促性腺激素水平升高(FSH25U/L)、雌激素水平波动性下降[1]。本共识中,根据是否曾经出现自发月经,将POI分为原发性POI和继发性POI。
其他相关概念:(1)卵巢早衰(prematureovarianfailure,POF):女性40岁以前出现闭经、促性腺激素水平升高(FSH40U/L)和雌激素水平降低,并伴有不同程度的围绝经期症状,是POI的终末阶段[2]。(2)卵巢储备功能减退(diminishedovarianreserve,DOR):指卵巢内卵母细胞的数量减少和(或)质量下降,同时伴有抗苗勒管激素(anti-Müllerianhormone,AMH)水平降低、窦卵泡数(antralfolliclecount,AFC)减少、FSH水平升高[3]。患者生育力降低,但不强调年龄、病因和月经状态。
二、病因POI的常见病因包括遗传因素、医源性因素、免疫因素、环境因素等[4]。目前,半数以上的POI患者病因不明确,称为特发性POI[5]。
1.遗传因素[6-8]:
遗传因素占POI病因的20%~25%,包括染色体异常和基因变异。10%~13%的POI患者存在染色体数量或结构异常,散发性POI患者的染色体异常率高于家族性患者,原发性POI患者染色体异常率显著高于继发性POI患者[9]。
(1)X染色体异常:染色体异常中X染色体异常率可高达94%,45,X及其嵌合、X染色体长臂或短臂缺失、X染色体-常染色体易位是常见的异常染色体核型。(2)常染色体异常及相关致病基因:约2%的POI患者与常染色体重排相关。已发现的致病基因包括:生殖内分泌相关基因(FSHR、CYP17、ESR1等)、卵泡发生相关基因(NOBOX、FIGLA、GDF9等)、减数分裂和DNA损伤修复相关基因(MCM8、MCM9、CSB-PGBD3等)。但中国POI患者致病基因的突变频率一般2%,临床诊断的价值有限[9]。
(3)综合征型POI的相关致病基因:以POI为临床表型之一的遗传性综合征,如睑裂狭小-上睑下垂-倒转型内眦赘皮综合征、脑白质发育不良、共济失调-毛细血管扩张症等的候选致病基因包括FOXL2、EIF2B和ATM等,但具体机制多数不清。
2.医源性因素:
常见的医源性因素包括手术、放疗和化疗[4]。手术引起卵巢组织缺损或局部炎症、影响卵巢血液供应而导致POI。化疗药物可诱导卵母细胞凋亡或破坏颗粒细胞功能,其对卵巢功能的损害与药物种类、剂量及年龄有关。放疗对卵巢功能的损害程度取决于剂量、照射部位及年龄。年龄越大放疗的耐受性越差,越易发生POI[10-11]。
3.免疫及其他因素:
自身免疫功能失调可能造成卵巢功能损伤,但是免疫因素究竟为原因或是结果目前尚无定论。部分POI患者伴有自身免疫性疾病,其中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疾病、Addison病与POI的关系最为密切[12]。不良的环境因素、不良生活方式(包括不良嗜好)也可能影响卵巢功能。
三、临床表现与诊断(一)临床表现患者可有1种或多种以下表现。
1.症状:
(1)月经改变:原发性POI表现为原发性闭经。继发性POI随着卵巢功能逐渐衰退,会先后出现月经周期缩短、经量减少、周期不规律、月经稀发、闭经等。从卵巢储备功能下降至功能衰竭,可有数年的过渡时期,临床异质性很高。少数妇女可出现无明显诱因的月经突然终止。(2)生育力低减或不孕:生育力显著下降;在DOR的初期,由于偶发排卵,仍然有5%~10%的妊娠机会,但自然流产和胎儿染色体畸变的风险增加。(3)雌激素水平降低的表现:原发性POI表现为女性第二性征不发育或发育差。继发性POI可有潮热出汗、生殖道干涩灼热感、性欲减退、骨质疏松、骨痛、骨折、情绪和认知功能改变、心血管症状和心律紊乱等[13-14](证据等级Ⅱa)。(4)其他伴随症状:其他伴随症状因病因而异,如心血管系统发育缺陷、智力障碍、性征发育异常、肾上腺和甲状腺功能低减、复发性流产等。
2.体征:原发性POI患者可存在性器官和第二性征发育不良、体态和身高发育异常。不同病因可导致不同受累器官的病变,出现相应的伴随体征。继发性POI患者可有乳房萎缩、阴毛腋毛脱落、外阴阴道萎缩表现。
3.辅助检查:(1)基础内分泌:至少2次血清基础FSH25U/L(在月经周期的第2~4天,或闭经时检测,2次检测间隔4周);同时,血清雌二醇水平因POI早期卵泡的无序生长而升高[pmol/L(即50pg/ml)],继而降低。(2)经阴道超声检查:双侧卵巢体积较正常小;双侧卵巢直径2~10mm的AFC之和5个。(3)血清AMH:血清AMH≤7.85pmol/L(即1.1ng/ml)[15]。青春期前或青春期女性AMH水平低于同龄女性2倍标准差,提示POI的风险增加。(4)遗传、免疫相关的检查:包括染色体核型分析、甲状腺功能、肾上腺抗体等。
(二)诊断1.诊断标准:(1)年龄40岁;(2)月经稀发或停经至少4个月以上;(3)至少2次血清基础FSH25U/L(间隔4周)。亚临床期POI:FSH水平在15~25U/L,此属高危人群。
2.病因诊断:结合病史、家族史、既往史、染色体及其他相关检查的结果进行遗传性、免疫性、医源性、特发性等病因学诊断。
四、鉴别诊断需与以下情况相鉴别:妊娠、生殖道发育异常、完全性雄激素不敏感综合征、Asherman综合征、多囊卵巢综合征(polycysticovarysyndrome,PCOS)、甲状腺疾病、空蝶鞍综合征、中枢神经系统肿瘤、功能性下丘脑性闭经、卵巢抵抗综合征(resistantovarysyndrome,ROS)等[16-17]。ROS,又称卵巢不敏感综合征(insensitiveovarysyndrome),是指原发性或继发性闭经女性
(年龄40岁),内源性促性腺激素水平升高(主要是FSH),卵巢内有卵泡存在,AMH接近同龄女性的平均水平,但对外源性促性腺激素呈低反应或无反应[18]。
五、管理(一)心理及生活方式干预缓解患者的心理压力,告知患者尤其是年轻患者,仍有偶然自发排卵的情况。健康饮食、规律运动、戒烟,避免生殖毒性物质的接触,增加社交活动和脑力活动。适当补充钙剂及维生素D,尤其是已出现骨密度(BMD)降低者[19](证据等级Ⅰb)。
(二)遗传咨询根据家族史和遗传学检测结果评估遗传风险,为制定生育计划、保存生育力、预测绝经提供指导。对有POI或者早绝经家族史的女性,可借助高通量基因检测技术筛查致病基因。对家系中携带遗传变异的年轻女性建议尽早生育,或在政策和相关措施允许的情况下进行生育力保存。
(三)治疗POI的发病机制尚不明确,目前尚无有效的方法恢复卵巢功能[20](证据等级Ⅱa)。
1.激素补充治疗[1]:
激素补充治疗(hormonereplacementtherapy,HRT)不仅可以缓解低雌激素症状,而且对心血管疾病和骨质疏松起到一级预防作用。若无禁忌证,POI患者均应给予HRT。由于诊断POI后仍有妊娠的机会,对有避孕需求者可以考虑HRT辅助其他避孕措施,或应用短效复方口服避孕药(